】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文化、國家演化與台灣問題
http://www.CRNTT.tw   2015-11-20 15:22:04
 
  三是繼承發展精神領域特殊性大文化。精神領域的大文化,普遍性的是世界各地基本都要出現的文化現象,特殊性的是具有自身特色、其它地區不必然出現但可能會受影響的文化現象。中國的特殊性大文化內容廣泛,六經、六藝、五常、九流 以及其主張的詩書禮樂、道德禮儀等精神文明都是顯著特征,尤其是政治上偏好“大一統”的特征,不僅有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也有利於國家統一。自秦朝建立首個郡縣制的大一統帝國以來的2236年間,疆域廣闊而政令統一的王朝更迭不絕,統一局面延綿久長。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民國共1494年,統一時期占60%以上;即使按較嚴格的計算,減掉統一王朝中的分裂時期,實際統一時間為954年,仍占歷史時期的40%以上。長期的歷史傳統與中國人政治意識的互動形成和強化了國家統一的觀念,也培養了處理國家與天下的開闊胸襟。天人合一、四海歸一、家國一體、和諧仁愛、和而不同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都使兩岸不僅在文化上有恢復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也使未來統一後的中國有條件引領世界走向文明融合、秩序井然與永久和平。

  四是創新發展物質領域特殊性大文化。物質領域特殊性大文化是中國傳統大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琴棋書畫、傳統建築、飲食醫藥、民間工藝等等 ,對兩岸民眾而言仍有巨大魅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意味著雙方共同事業與審美認同的連接與提升。這些產品在增強兩岸產業結構與消費市場連接的同時,拉近了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大陸在這些產品上的創新也會增強對台灣民眾的多層面吸引力,間接強化兩岸的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

  四、結論

  本文使用的“大文化”概念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非物質文化;創新之處是將“大文化”分為普遍性大文化和特殊性大文化,將前者明確界定為各群體都會經歷、只是早晚不同的文化特征,並認為國家演化過程中,普遍性大文化是否先進對於國家的統一和分裂有重要影響。因為先進的普遍性大文化會使民眾對國家政治權力擁有者有更強的信任感,無論該政治權力擁有者主張國家統一還是分裂,都會強化其政權的合法性。

  從兩岸的實際情況看,國家統一符合中國的歷史傳統和兩岸的現實利益, 中國大陸始終主張並積極推動兩岸統一,在這一過程中,大陸應積極發展普遍性大文化,在這方面位於先進階段才能更好地把握主導國家演化方向的主動權,增強吸引力,使台灣民眾由“要我統一”轉變為“我要統一”,力求實現兩岸民眾自覺自願的和平統一,這要好於武力威懾下的和平統一或非和平方式的統一。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增強威信和吸引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強化自身在普遍性大文化方面的先進性。

  中華文化的復興有賴於兩岸共同努力,大陸在縮短甚至反超世界先進國家的普遍性大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最近中國的高鐵和核電在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競標就是標誌性的例子。恢復普遍性大文化的先進性無疑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此期間,有必要同時弘揚和發展特殊性大文化,加強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生活連接,引導和壯大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抑制和避免島內分離傾向過快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