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去殖民化 乃是香港當務之急
http://www.CRNTT.tw   2015-10-07 00:34:13
 
  更吊詭的是,回歸前,港人即使有著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但民族認同是清楚而堅定的,即使是最頑固的民主派,也只是說“愛國不愛共”等,“愛國”是港人的最大公約數。但回歸後,特別是去年佔中後,“迷殖”、“反中”,“本土”等怪論四起,成了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竟會比殖民地時更“迷殖”,更“去中國化”,背後的原因更叫人深思。

  我認為問題出在香港回歸時,沒有在三個最重要的層面“去殖民化”:公務員、傳媒和教育解決問題,以為換了國旗、駐上軍隊就萬事大吉。

  九七年回歸後,政府官員幾乎全部留任,好處是政府運作順利過渡,壞處卻是殖民思維也順利過渡,本來這應是權笡之計,但日後卻成堅定政策,這方面後患無窮。一方面,它在精神層面到了肯定殖民統治的作用,延續了既有勢力,而新生代的價值觀必更為混亂;另一方面,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和英美的關係糾纏不清,他們的下一代幾乎都在英美受教育,既充當了人質,又在價值觀上傾向英美的所謂普世價值,這些公務員制定和執行政策,又有多少會站在愛國愛港立場去考慮問題。

  回歸前,殖民政府不會放任傳媒暢所欲言,它通過牌照、稅收、放料、新聞法和公安法等多種手段“監管”傳媒,使傳媒不會對殖民攻府的界線雷池半步。回歸後呢?特區政府好像只有捱傳媒打的份兒,傳媒把言論自由放到最神聖位置,並以此為四處攻擊的憑藉。靠公帑維生的香港電台成了民主派的助選員,“佔中”的鼓吹者,“反中”的宣傳機器。而一些法輪功的宣傳刊物以免費報紙的形式,堂而皇之地在鬧市派發,出入自由。特區政府放任這些非法傳媒大肆造謠,結果是在反政府的傳媒加上社交網絡的合圍下,政府在輿論戰場上慘敗,施政癱瘓,寸步難行,並成眾矢之的。

  最後就是教育,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章太炎也有“國之有史久遠,則滅亡之難”,所以歷朝當政者都是把歷史的解釋權緊握在手上,英國人如是,但特區政府做到殖民政府百多年來做不到的事:閹割了中國歷史教育。在回歸前,初中中國歷史科是港人子弟較全面學習中國歷史的唯一機會,亦是那時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石,但回歸後的初中,在強調校本課程發展、課程綜合統整的影響下,學者梁一鳴指出,“當前的初中中史教學問題造成了課程的虛有化,初中中史的獨立性、必修性大打折扣,可以為學校隨意刪減。”此外,現在不少學校的初中中史教育,有把中西史合併的傾向,美其名是教學能做到“同一個時期,世界各國同時進行的各種活動。”可是,真的施行起來是使歷史教育更破碎、更片面、更沉悶。文明以兩河流域為始,到希臘,再到夏商周,這段時期較易處理,因為各文明間的起落易於區分,你方唱罷我登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