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2009年中國空軍三代戰機的數量與周邊對手“剛剛持平”,而今天,“我們的規模優勢已經建立起來”
瞭望東方周刊報道,2015年9月3日勝利日閱兵後一周,中國空軍於9月10日在長春再次舉行航空開放活動。繼空警-500、轟6-K等新型裝備亮相天安門廣場,空軍14個型號的武器裝備亦於此次向公眾開放。
以空前自信的姿態展示裝備,被空軍司令部軍事理論研究部原部長安士東視為“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空軍轉型的一個‘標點’”——顯然它不是句號。
時間向前追溯11年,中國空軍於2004年提出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指導,其具體解釋為: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由航空型向航空航天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由戰役戰術型向戰略型的轉變。
再前推至上世紀90年代初,以海灣戰爭為標誌的一系列現代高科技戰爭,促動中國空軍踏上漫長的升級之路。
現代軍隊轉型必須以裝備的提升乃至變革為基礎,比如第三代戰機的列裝,使整個空軍的指揮、支援體系必須適應更遠、更快的要求。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經過軍事鬥爭準備的實踐探索,空軍戰略轉型的發展路徑、建設目標、戰略舉措更加清晰明確,步伐更加堅定有力。”安士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我們的規模優勢已經建立起來”
艶陽高照,透過殲-11B全玻璃化的座艙向外看,北京天空通透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