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辦事處的勸說下,本不情願的邢小路通過投票當上了市場街疏導點攤販自治的副組長。他說,攤販之間有競爭,難免有矛盾,開始以為會得罪人,但一年下來,情況卻是大家都十分珍惜合法經營的機會,“管理協調起來也沒那麼麻煩”。
記者走訪看到,在建設路辦事處的市場街疏導點,統一制式的25輛免費流動攤販車和幾個垃圾桶一字排開,路邊立著攤販商戶自治的“六聯一公約”,流動車的背後就是攤販自治的信息公示欄。過往食客熙熙攘攘,但都在限定區域,攤販與行人車輛互不干擾,道路乾淨整潔。
今年7月,曾經在街頭推著小車“流竄”的商販李國琴、邢小路等人從毛全虎的手中接過了“文明攤販”“文明商戶”的獎牌。
推廣:街道個例能否普及?
“攤販自治”後,建設路辦事處轄內的攤販“流竄”少了,道路狀況、市容市貌明顯改善;辦事處城管科的工作人員減少一半,騰出的人手也被充實到了更基層的社區內,加強了基層管理的力量。
但問題也不是沒有,比如毛全虎依然得上街“攆人”。“轄內的流動攤販管好了,但其他區的攤販一被攆,還是會跑到我們這兒”,毛全虎說,好不容易搞起的“攤販自治”,會受到“外來威脅”。
儘管“攤販自治”疏導作用明顯,但處境依舊尷尬。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在鄭州多達數十個的街道辦中,還“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攤販自治”之路能走多遠,未來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一個案例是,幾乎在“攤販自治”試驗進行的同時,發生在鄭州另一流動攤販疏導點的嚴重問題引發輿論強烈關注。據媒體曝光,在鄭州某流動攤販疏導點,每個攤位要分別繳納500、1000元的“天價衛生費”,相關部門收錢不管事,造成越治越堵,越治越差。
而在建設路辦事處“攤販自治”下的疏導點,每個攤位每天只需向攤販自治組織繳納10元衛生費,便可滿足日常管理,還略有結餘。這些賬目每個月都會在公示欄予以公開。
對於“攤販自治”能走多遠,一些社會人士、法律專家和群眾認為,在沒有更好的治理模式創新之前,首先要堅定改革的決心,部門有決策推廣的勇氣;其次,具體規定還要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