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京大屠殺之中方檢討
http://www.CRNTT.tw   2014-12-15 10:46:10
  陳銳 (河南 科研人員)

  今年的12月13號,是我國第一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習近平主席在南京親自主祭,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溫暖了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特別是江蘇兒女的心。作為一名准南京人,筆者從大學起,每年都在這個日子哀悼,以心香一瓣私祭亡靈,得見今日盛況,不由得欣慰萬分。

  在這個沉重的日子裡,媒體也刊登了許多南京大屠殺的描述性和評論性文章,筆者自小學就了解到許多南京大屠殺的情況,中學和大學更是通過實地查訪、檢閱檔案和訪問一些老人得知許多細節,對屠殺一些情況要遠比別人熟悉。饒是如此,每當看到一些新的細節,總有觸目驚心,不忍卒讀之感。多年來筆者瀏覽網頁,看到日軍暴行的文章總是下意識地關閉網站。筆者知道,張純如女士就是因為知道暴行太多而最終自殺,這些血淋淋的暴行是中華兒女心中永遠的痛。筆者雖說是個男子,但也不希望每日生活在沉痛與仇恨中。

  但時下有些作者,在記述大屠殺一些暴行時,總是匯集一些所謂事實,指責中國人民特別是南京人民沒有血性,任人宰割,令筆者更加痛心。不知古往今來,在面對入侵者滴血的屠刀時,有幾個民族是全員血性,每個人都反抗到底的?相反,有許多記錄都說明,當入侵者舉起屠刀時,害怕與求生是人的本性,納粹德國的受害者們,絕大多數也并沒有反抗。這是因為,面對有組織優勢和軍事優勢的入侵者,民衆失去了國家和政府的保護,是真正的一盤散沙,這時害怕當然是第一本能,就算反抗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敵人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和時間的!所以,後人沒有權力指責當時的南京人民!

  還有一些文章認為,發生南京大屠殺,中國人也有責任,也需要反思。說實在的,提出這個要求有些殘忍,因而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揭開自己的傷口,不斷地審視,不斷地沉思,這絕非愉快的旅程。特別是在一些糊塗思潮的影響下,一些論者極有可能提出某些帶有民族自虐的論調,比如不反抗是因為缺乏血性之類的。其實屠殺者發動大屠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消中華民族的血性,而且在大屠殺過程中曾發生過不少抵抗事件,只是這種抵抗對日軍的傷害微乎其微,犧牲成千上萬人才會幹掉一個鬼子,鬼子更不會將這些反抗的情形記錄下來,自然這些反抗就缺乏歷史文獻記載。筆者希望,既然已經強忍傷痛,對南京大屠殺進行反思,就應該得出一些深刻的結論,而非浮光掠影,否則不但於事無補,也是一種對民族的不負責任,更會中了日軍的圈套,畢竟他們發動大屠殺的目的就是為了從精神上奴役中華民族,摧毀中華民族的自信。

  中日兩國國運的分野是從西人東來開始的。在此之前,雖說老大帝國數度受窘於北方游牧民族政權,但對日本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還是保持著一種政治、軍事和文化上的優勢。日本曾數度發起對中華秩序的挑戰,無一不以落敗而告終。特別是白江口之戰和露梁海戰,都是以極小代價殲滅大量日軍,迫使日本數百年不敢窺測亞洲大陸,從而維護了東亞和平。可以說,在冷兵器和半冷兵器時代,中國在各方面保持了對日本的全面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