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沈陽PM2.5濃度爆表,一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遼寧省內另有多個城市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
最近東北多地持續六級嚴重污染天氣,11月8日,遼寧沈陽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環保局官網卻癱瘓近2小時,工作人員對啓動一級響應竟不知情。環衛工毫無防護街頭作業,政府應急預案竟“形同虛設”。
而在東北另一大城市長春,霧霾雖已持續多日,也一度達到重度污染,卻始終沒有啓動大氣重污染預警。相關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因為預判中8日的降雪會使長春空氣質量明顯轉好,驅散霾,進而達不到啓動大氣重污染預警的標准。
據報道,目前沈陽醫院呼吸科病房已爆滿,長春街頭人們也紛紛戴上口罩。一時間,此事成為國內輿論焦點,網絡上充斥揶揄和調笑。國家環保部也出面了,要求相關省市采取若幹措施。一撤境災害,經過輿論發酵,現在已經變成地方政府的輿情危機。
這件事暴露了一些地方應對霧霾時存在兩大症結,一是反應遲緩,二是缺乏預見性。有關方面辯解,霧霾是由於冬季供暖燃煤造成的。這種說法解釋了霧霾形成的原因,卻很難替當地政府開脫責任。正因為冬季供暖容易造成霧霾,有關部門理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在應對霧霾等環境災害方面,目前不只是東北存在不能令人滿意之處,很多地方其實也常為此頭疼。“污水基本靠蒸發,霧霾基本靠風刮”,這不僅僅是調侃,而是人們長期觀察所見,說的是一些地方普遍對環境污染認識不足、對霧霾治理得過且過。
我國制定的PM2.5標准是75微克/立方米,一般來說,超過這個標准,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霧霾指數突破1000,超過標准10多倍,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嚴重,顯然不難判斷。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異常狀態,生活、戶外工作理當不按正常狀態進行。但從報道中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學校沒有停課,建築工地沒有停工,人們知道空氣不正常,并為此焦慮,但社會運行的秩序設定還是正常的,秩序是否調整的指揮棒在政府手裡。
霧霾成因複雜,治理難度很大,在當前有些無奈,人們已經給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東北是老工業基地,正處在既要痛苦轉型,又要保持一定增速的艱難時期。但在如此嚴重的霧霾出現後,卻還視異常為正常,或者沒有應急預案,或者預案竟形同虛設,就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讓人們在異常狀態下正常工作生活,可以說是對人民生命健康的不負責任,是政府的失職。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將“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所謂全面小康,少不得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綠色環保是發展的一個重要內涵,發展內含綠色的要求,綠色本身成了衡量發展水平的一個尺度。面對如此嚴重的空氣污染,確保人民生命健康就是第一要務,多大的代價都值得付,短期內的經濟增長壓力大不能成為借口。
不付出代價,不經歷痛苦,任由人們用血肉之軀去抵抗大氣污染,怎麼會有保護環境的嚴厲舉措和決心,怎麼會有綠色發展的緊迫感?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把人民真正放在心上,轉型發展才能有最大的動力。(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楊於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