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民俗潤澤鄉間 激活振興力量
http://www.CRNTT.tw   2022-03-24 09:40:47
遊客在陝西省西安市永興坊品嘗臘八節特色美食。新華社發
 
  2.傳承現狀 常態化融入生活,文化與產業共促

  “點火!”隨著一聲響亮的吆喝,火苗迅速躥升,火堆熊熊燃燒起來。一名青年助跑一段後,縱身一躍,矯健地跨過火堆,一旁圍觀的人群裡響起陣陣掌聲。這是佛山市南海區裡水鎮赤山村“跳火光”的熱鬧場面。每逢元宵,村裡都會舉辦“跳火光”民俗文化活動,吸引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跳火光,祈樂安康,真有意思!”“我也很想試試”“以後一定要去這個村看看”……疫情防控期間,裡水鎮策劃了“跳火光”元宵節直播活動,有12萬多名網友線上圍觀了“醒獅賀歲”“主帥公巡游”“跳火光”等民俗節日活動。打破空間限制,廣大網友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調研發現,各地的傳統民俗節日,已經常態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設中,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基礎,實現文化與產業的共融共促。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根本,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有組織地開展群眾性活動,傳承傳統民俗節日。“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我們的節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凝聚鄰里鄉情,經過多年積累,已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期文化工程。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抓手,推動文化繁榮。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傳統慶典、節日儀式、民俗活動等文化項目。例如,南海區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66項,其中2項國家級、11項省級、2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針對這些非遺活動,區、鎮、村通過紀錄片展映、數字化展覽、少年宮傳習、“非遺進校園”活動等分別開展不同類型、多種多樣的展示和傳承活動。各地文旅部門組織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等活動,推動非遺保護和節日文化傳承深度融合,在全社會形成了廣泛影響。

  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驅動,創新節日形式。老陝性情、關中民俗、傳統美食、鄉愁思念、創意青春……袁家村在春節期間,以“五味”打造經典民俗節日活動,“吃、住、行、賞、玩”等深度體驗吸引了八方遊客。調研發現,文化旅遊和文化產業已成為傳承節日文化新的增長點。2021年,文化和旅遊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遊辦事處共同主辦的2021“天涯共此時——中秋節”全球統一品牌活動,推動傳統節日歡樂祥和的氣氛跨越國度。傳統民俗節日成為各地新的打卡熱點,文創、文旅、手工等新經濟形式成為傳承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要推手。

  結合數字鄉村建設,由農業農村、網信、文旅等部門牽頭,以數字化方式傳承傳統民俗節日。伴隨5G和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鄉村文化發展、傳統節日傳承的必要基礎。數字網絡觸角的延伸,使得傳統民俗節日傳承得以享受發展紅利。如不少地方發展起了與民俗節日相關的鄉村手工藝品電商,以線上文化傳播活動“帶貨”,帶動產業業態進一步拓展;一些互聯網公司推出“村播”“春耕”等計畫,支持農村非遺和民俗類產品線上銷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