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千萬人,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靈活就業”已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達到2億人,與近7.5億人的總就業人口相比,占比超過四分之一。為了更好發揮吸納就業“蓄水池”作用,需要進一步做好靈活就業的服務和兜底保障工作。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陳雲、曹佳執筆文章稱,靈活就業在中國作為一個政策概念的使用始於上世紀90年代,與之相關的還有非正規就業、彈性就業、非標準就業等。中國對非正規、非標準化就業等統一使用“靈活就業”的概念,它既包括正規部門的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用工,也包括小微企業、家庭企業和勞動者個體等在非正規部門的就業。
一種特定的勞動力市場形態
文章認為,靈活就業本質上是勞動力資源與生產要素在供需條件約束下形成的一種特定生產服務方式和工作形態。雖然作為政策概念提出時間較晚,但作為一種事實存在卻伴隨著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從農業經濟時代的零工勞動,到工業經濟時代的靈活就業現象,再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就業形態,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時期有不同的表現。
進入本世紀以來,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信息流,以快速交通網絡為基礎的物質流,以點對點移動支付方式為基礎的資金流,以及基於自由擇業制度的人員流,通過交互平台建立了更加開放共享的資源與機會配置機制。經濟社會發展要素的高度流動性引領了社會生產和商業溝通方式的新變革,改變了企業的組織架構、生產組織方式,工作的時空邊界不斷被重塑。靈活就業概念更為泛化,其工作內容既延續了短期性、項目性、碎片化、靈活性的傳統特征,又兼具遠程化合作、知識技能應需即時分配的新興特征。以新就業形態為主體的靈活就業,在就業資源機會配置機制、生產契約關係、工作表現形式、價值理念和職業群體構建等方面都表現出新的特征。
總體上看,靈活就業作為一種特定且不斷發展的勞動力市場形態,內嵌在整個經濟和市場體系內,成為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靈活就業的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隨著經濟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在新的條件下實現更加有序、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各國靈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文章介紹,在國際上,靈活就業目前尚沒有明確統一的概念和共同的可操作性政策定義,各國在接受國際勞工有關非正規就業、非標準就業等定義基礎上,使用不同的名稱和統計標準,涵蓋的就業群體也不完全相同,各方關注的重點群體和政策傾向也各異。但總體來看,靈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具體就業形式更加多元,涉及領域更加寬泛,各國促進靈活就業發展、加強靈活就業者勞動權益保障的趨勢明顯。根據牛津大學在線零工經濟指數,與2016年相比,2021年同期全球互聯網零工經濟規模增長近75%。
隨著靈活就業人員的增加,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對靈活就業人員的支持和保護,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歐盟成員國分別推出有針對性的“短時工作計畫”“部分失業計畫”“工作保留計畫”“臨時失業計畫”等,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補貼和失業保障。美國“疫情失業援助”等計畫將失業金受益範圍擴大,覆蓋自雇人員、獨立承包人、就業不足人員等,允許自雇人員延期繳納社保稅。加拿大通過“工作共享計畫”,為自願減少工時、共享工作機會的雇員提供補助,對收入下降較多的自雇人員給予一定資金的“復甦補貼”等。
中國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人
文章表示,在中國,靈活就業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經濟結構調整和業態發展、科學技術升級換代而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後,中國實行“三結合”的就業方針(即勞動部門介紹就業、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出現了個體勞動者,以返城知識青年、進城農民工、企業優化增效減員人員、城鎮失業青年等為主體的靈活就業群體逐步擴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解決國企改革深化出現大批下崗工人和大規模進城務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問題,從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門路的角度,中國提出鼓勵和支持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就業。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特別是大量數字化平台出現,臨時性、彈性、平台型、創業型等各種靈活就業形式迅速興起,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直播等應運而生。靈活就業形態種類日趨多樣,覆蓋的行業和群體不斷擴大,從業人員規模迅速擴張,成為社會就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達到2億人,占總人口數量近七分之一。
青年和大齡勞動者是主體
文章分析,新就業形態就業群體差異較大,青年勞動者和大齡勞動者是主體。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被動型靈活就業者,大多是低齡的“兩後生”(初、高中畢業後未繼續升學的學生)或“40後”“50後”大齡勞動者,其就業不穩定,就業質量不高,主要從事手工加工、簡單服務、工地建築等工作。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測算,中國建築業約有76.6%為靈活就業人員,交通、物流、郵政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占比達46.4%。
另一類是主動型靈活就業者,以年輕、高學歷和技能勞動者為主,其就業機會主要依靠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形成的網絡配置機制,就業觀念和從業動因更多從自身志趣和職業發展出發,工作方式和職業狀態多突破工廠式生產和傳統靈活就業的時空限制。這類人群根據需要隨時隨地即可工作,大多以自營創業、自由職業和兼職等形式出現,其從業的領域主要在電子商務、文化設計、藝術娛樂、遠程教育輔導以及其他個體性消費服務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