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標與前景展望
http://www.CRNTT.tw   2016-12-29 11:55:22
 
  四是東南亞與南亞國家投資環境不佳,政策複雜多變,制約台商投資與雙方經貿合作。東南亞與南亞有16個國家,各個國家的投資、貿易、稅收、環保、勞工等法律政策不同,差異很大,加上文化不同,語言不通,制約了台商對這一地區的投資發展與經貿合作。日前台灣經濟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投資印度面臨四大困難與風險,即印度政府缺乏效率的官僚體系、殘缺的基礎設施、法令規章的不透明以及繁雜難懂的稅制,這也是台商對印度投資一直停滯不前的主因。越南等國近年更是接連發生不利台商投資的事件。一是2014年越南民眾針對海峽兩岸企業的暴力事件,台商損失慘重。二是2016年初台塑集團(與台灣中鋼集團合作)在越南投資的鋼廠,因承包商污染爭議事件被迫進行巨額賠償,對台商投資影響很大。三是台塑化學公司因越南進口關稅偏高宣佈將於2017年撤出在越南的成品油市場。四是在越南規劃投資興建一體化鋼廠的台灣義聯集團,因越南政府政策變化決定放棄這一重大投資案,先期投資的18億元新台幣將無法收回。另外,台灣中鋼集團在印度設立冷軋鋼廠一期已完成,原計畫投資二期,但曾協商5%的關稅因印度地方政府反悔提高為10%導致投資虧損嚴重,於日前宣佈延緩二期建廠計畫。可以說,東南亞與南亞投資環境的不佳嚴重影響台商投資佈局,存在很大的投資風險。

  五是南海仲裁爭議與南海權益之爭影響“新南向政策”的推動。美、日強勢介入南海爭端,而且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南亞地區有關國家的關係,以對抗與遏制中國大陸,讓這一地區成為一個政治、外交、安全日益敏感複雜的地區,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必然面臨複雜的國際形勢與兩岸關係變局所帶來的影響。“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儘管強調“南海仲裁案不會影響新南向政策”,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實際上是擔憂南海仲裁案對“新南向政策”的衝擊與影響,讓台灣謀求與東南亞相關國家發展關係變得更具不確定性。

  (二)前景展望

  目前島內外普遍不看好蔡英文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多給予負面評價,加上上述面臨的諸多困難,要實現“新南向政策”的預期目標是非常困難的。但還要客觀分析與看待“新南向政策”推動的前景與效果。無論其目的與目標如何,不能簡單的判斷未來結果就一定是失敗的,是不會成功的。事實上,由於歷史與地理的關係,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與東南亞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一直是很密切的,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全球化與區域化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潮流與趨勢,特別是在亞太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及美日亞太新戰略下,台灣當局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雖然無法充分發揮達到預期限的“政治目的”,參與亞太地區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能性降低,但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在經貿合作、觀光旅遊、文化交流與教育合作等方面會取得一定進展的。

  一是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及南太平洋國家的關係可能會有新的發展,尤其在經濟、旅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會在既有基礎上取得新進展,但雙方的政治關係或實質關係難以提升,無法達到台灣當局希望建立的“策略性結盟關係”或“21世紀新夥伴關係”之目標。

  二是台灣謀求與有關國家簽署FTA的努力會受挫,參與RCEP的可能性降低。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兩岸有政治互信基礎,台灣與東南亞有關國家協商或簽署FTA性質的“經濟夥伴協議”取得一定進展,但民進黨執政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未來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簽署FTA性質的經濟合作協定會遇到很大阻力,可能難以取得新進展。尤其是蔡英文爭取台灣參與中國與東盟主導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目標無法實現。

  三是台灣與東南亞、南亞經濟合作、觀光旅遊會有較大發展。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大陸經濟轉型及營商環境的變化及台灣與東盟、南亞經濟發展相互需要之下,未來台灣與東南亞、南亞的經濟合作、觀光旅遊等會取得一定發展。不談政治因素,就經濟層面而言,東南亞與南亞地區是一個正在持續發展或具潛力的發展地區,台商赴這一地區投資或雙邊貿易發展是一個正常、自然的現象。事實上,台商赴東南亞投資過去一直存在,有發展,有起伏,未來還會有發展,有起伏,不完全與“新南向政策”有關。沒有“新南向政策”,台商仍會赴東南亞、南亞地區投資與開展經貿往來。若加上台灣當局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會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台灣與東盟、南亞地區在經濟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有助於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台灣在交通電子收費、綠色運輸、智慧物流、智慧健康、電子化政府工作報告、高科技產業、LED照明、雲端系統、石化與太陽能等領域,“已經形成可行的解決方案或服務模式”,正是東盟、南亞等經濟發展急需改進與發展的。預計未來台灣與東南亞、南亞的雙邊貿易及旅遊對台灣這一地區的投資會有較大發展,同時觀光旅遊合作也邁向一個新台階。台有關部門估算,鼓勵東南亞旅客赴台觀光,預計未來每年可增加旅遊人數28萬人次,增加觀光外匯收入130億元新台幣。

  四是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也會有新的發展。台灣與東南亞一直有較為密切的文化教育交流。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又將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列為重點,全力推動,預示著未來台灣與東南亞甚至南亞的文化教育交流會有新的發展,在某些領域可能還會有重要突破。

  (三)主要影響

  不論蔡英文推動“新南向政策”是否成功或取得怎樣的進展,但作為“遠中脫中”與經濟對外佈局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目標會持續全力推動,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政經影響。

  一是兩岸關係發展雪上加霜,增大未來兩岸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爭執與矛盾。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出發點不是建立在單純的經濟區域發展佈局基礎之上的,而是以“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大陸)現象”為目標的,是旨在推動“遠中脫中”,是“經濟台獨”的集中表現。這種政策思維與區域發展戰略必然會讓本來就已脆弱並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發展更加困難,兩岸的矛盾與摩擦會持續增多,未來海峽兩岸在東南亞、南亞問題上可能出現新的爭執與矛盾,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

  二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惡化大陸在這一地區的外交與安全環境。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是其對外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核心目標是加強台灣與美日在東南亞、南亞的合作,配合美日亞太戰略,扮演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夥伴角色”。如此以來,美、日、台共同推進東南亞、南亞結盟戰略後,會在一定程度上惡化大陸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關係,阻礙中國大陸強化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台灣會起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作用。

  三是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在這一地區的落實與推進。東南亞、南亞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甚至是重要合作地區,本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又一個重要歷史機遇,可共同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合作。然而,蔡英文提出“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與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是要推動“重南輕西”的兩岸及涉外戰略,加上兩岸關係已出現“冷對抗”僵局,不僅不利兩岸在“一帶一路”的合作,而且會影響大陸在這一地區順利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建設,甚至會因政治因素加劇海峽兩岸在東南亞與南亞地區的經濟競爭。

  四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程度,但很難取代大陸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受市場經濟因素與台當局“新南向政策”因素的雙重效應影響,未來台灣與東南亞、南亞的經貿關係會持續發展,尤其是東盟在台灣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還會在波動中持續上升,短期內台灣對東盟出口比重可能會突破20%,五年後可能會達到25%;相應的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會持續緩慢下降,五年後可能會降到35%左右。未來台商對東南亞、南亞投資會相應加快,對大陸投資會持續放慢。但台灣與大陸經貿關係十分密切,形成一定的產業鏈與經濟鏈,存在著結構性依賴,台灣與東南亞、南亞地區經貿關係的發展,還不會改變大陸長期作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與第一大交易夥伴的地位。

  註釋

  ①林河名,“新南向,三大問題”,台灣《聯合報》,2016年8月3日,A3版。

  ②郭瓊俐,“蔡英文提'新南向'”,台灣《聯合報》,2016年9月23日,A3版。

  ③台灣《聯合報》、《旺報》,2016年4月14日。

  ④劉靜瑀“黃志芳強調,經部三路並進,加強東協經貿關系”,台灣《工商時報》,2016年7月14日。

  ⑤劉靜瑀“黃志芳強調,經部三路並進,加強東協經貿關系”,台灣《工商時報》,2016年7月14日。

  ⑥林建山,“台灣經濟沒有'遠中'的本錢”,台灣《觀察》,2016年第7期。

  ⑦社論:“新南向政策的吸引力與阻力”,台灣《工商時報》,2016年6月16日,A2版。

  ⑧王揚宇,“越南重罰台塑,新南向頁面教材”,台灣《旺報》,2016年7月13日,A9版。

  ⑨高詩琴,“前進印度有四風險”,台灣《聯合報》,2016年6月12日。

  ⑩張錦弘,“蔡英文交代:力推新南向”,台灣《聯合報》,2016年5月5日,A5版。

  ⑪李侑珊,“教育部回應:新南向與招陸生不沖突”,台灣《旺報》,2016年6月3日,A15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1月號,總第22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