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在角逐英國下一任首相的過程中,對華強硬似乎是先決條件。從美國到澳大利亞,政客們都曾利用“中國威脅”作為爭取支持的手段。這凸顯西方對更加強有力的當今中國的焦慮。專家警告說,美中兩國正日益走向對抗。西方政客越來越多地通過“中國是全球怪物”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無疑助長了這種危險的軌跡。
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14日載文《“中國怪物”——政客們的游戲很危險》,文章說,將中國視為威脅的想法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及近年來的行動,這些擔憂再次抬頭。在美國激烈的政治分歧中,“中國威脅”幫助通過立法,比如芯片法案,并得到兩黨罕見支持。
對抗中國也是美國及其盟友號召支持的一種手段。華盛頓恢複“四邊機制”等夥伴關系,并建立新的夥伴關系,比如與澳英簽訂安全條約。中國學者認為,這些舉動表明西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重新抬頭。(西方的)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崛起不會是和平的,中國試圖顛覆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國被方便地拿來當成美國問題的替罪羊。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者鄭永年受訪時表示,“美國霸權的邏輯”意味著美國需要制造敵人,“特朗普時期,美國不斷退出國際機構,減少對盟友的資助。拜登上任後,想恢複這些同盟關系,但這樣做的唯一出發點是創造‘怪物一樣’的共同敵人,一個共同的‘威脅’,好讓其他國家追隨美國”。
中國學者認為,北京的行動與實力相稱,旨在捍衛本國利益。且中國受益於目前的全球秩序,并沒有打破它的意思。中國想要的是被當成“平等的夥伴”來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