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認為兩國在直接競賽并沒有完全抓住事態的發展方式。首先,兩國對軟實力的解讀截然不同,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實施這一概念。華盛頓把民主價值觀和理念作為軟實力宣傳的核心,中國則更注重實際問題,試圖融合其文化和商業吸引力。中國的這種做法在“全球南方”引發共鳴。但是,即便在南半球,人們也常常認為,軟實力的這兩種形式相互補充而不是競爭。簡言之,世界許多地方的人都很高興美國人和中國人試圖用各自的願景和價值觀來吸引他們。
美國人的軟實力概念一直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傾向,正如美國把自己標榜為“自由民主秩序”的主要捍衛者。美國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宏揚性別、種族和文化多樣性,贊美體現個人堅韌和創造力的典範,有時把這兩個主題結合起來,宣傳某個移民的成功故事,邀請他們在活動和論壇上發言。美國的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由私營部門的文化出口塑造,如好萊塢電影、嘻哈音樂和風格,以及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全球知名品牌。
在中國,對軟實力的理解和實踐側重實用而非價值觀。一些分析人士在接觸奈的想法時提出,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的區別是人為的,美國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有中國學者指出,就連美國軟實力最著名的象征之一可口可樂也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中國的軟實力戰略反映了這種批評,提倡中國文化和價值觀,但也宣傳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管理能力、技術進步、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任何可能改善中國形象的東西都被認為是軟實力——甚至是硬實力。華盛頓有時依賴軟實力來轉移對其硬實力的注意力,而北京有時則通過硬實力來加強軟實力。中國在軟實力方面比較務實,較少注重意識形態。
中國還試圖通過教育提升軟實力。中國向南半球國家官員提供政府支持的培訓,展示中共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榜樣,尤其是在消除貧困方面。2019年我在亞的斯亞貝巴遇到的一名埃塞俄比亞官員,他參加了中國主辦的幾次培訓。他列舉了自己中國之行了解到的一系列事實和數字,包括中國的GDP增長率、中國的大學數量,以及中國的城市化率。
美國的軟實力得益於美國教育機構作為全球精英和頂尖大學的形象;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在招收來自南半球國家的學生時卻把相對較低的學費以及國家提供的獎學金作為賣點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約有8萬名非洲學生在中國學習,使中國成為僅次於法國、第二受非洲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