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工人在比亞迪西安基地總裝車間為一輛新能源汽車安裝電池包。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近幾個月來,一系列車企和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都已宣布有意在美國建廠。來自全世界的制造商也正向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領域投入巨額研發資金。與此同時,為幫助美國增加鋰和石墨等原材料的國內供應,美國總統拜登已祭出冷戰時期的《國防生產法》,以期提振美國國內的電池制造業并降低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美國彭博社4月6日報道《美國正在輸掉電動汽車電池競賽》,文章說,盡管這看起來似乎充滿希望,但不太可能取得多少進展。電池是所有電動汽車戰略的核心,就提升該“核心”的產能并予以優先考慮而言,美國已經等待了太久。首先,工廠不會很快拔地而起并投入運行,因此不可能馬上批量生產電池。在美國,資本也沒有被集中引導到該行業。即使拜登啓動一項北京式的自上而下的產業政策,中國也很可能保持在這場電池競賽中的領先地位。
這還要歸因於美國糟糕的時機和規劃。圍繞電動汽車的大肆宣傳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這推高了需求和消費者意願。然而,直到去年6月,美國才發布一份電池供應鏈擴建藍圖以“幫助引導投資”。更為糟糕的是,就在美國車企不顧一切地兌現向綠色汽車投入巨資以達到排放監管目標的承諾之際,他們正向其韓國電池合作夥伴施壓以獲得相關技術。這表明他們在開發可行的可擴展電源組選項方面的進展乏善可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