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20年4月14日,疫情後首趟來自武漢的中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中德兩國人員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前提下與這趟班列合影。(德國《西德意志匯報》網站) |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西方和蘇聯之間衝突的教訓表明,我們不應該與中國進行類似的對抗。
德國《商報》8月27日載文《冷戰顯示脫鈎危險》,文章說,一些人將中國最近的監管幹預視為與美國加強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控相平行的趨勢的一部分。其他人則將其視為管控數據的一種措施,否則這些數據可能會被西方利用。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中國政府的行動是應對美國對中國脫鈎的綜合戰略的一部分——這一發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全球後果。
盡管中美之間的經濟和戰略關系長期惡化,但很少有人相信這種對抗會演變成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對抗。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高度依賴,兩國經濟聯系十分緊密。
冷戰是由三種相互關聯的因素共同塑造的。首先,也許是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競賽。然後是軍事層面,這在核軍備競賽中尤為明顯。此外,兩個集團都渴望在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冷戰的大部分公開對抗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美國和蘇聯脫鈎了。
現在,在特朗普自相矛盾的外交推動下,中美之間的衝突已成為冷戰對抗的現代類比。西方繼續頌揚其民主價值觀(包括所有缺陷),中國則自信地在世界,尤其是亞洲和非洲推廣其模式。
同時,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競爭在過去十年中愈演愈烈。雙方正在爭奪人工智能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數字技術、生命科學、尖端電子和半導體方面的優勢。拜登政府開始將美國的投資重點與來自中國的競爭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