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增強經濟運行彈性
http://www.CRNTT.tw   2019-11-30 09:07:08
人口老齡化本身不是問題,這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每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都需要主動應對。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電/近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持續增長,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驅動作用逐年下降,日漸加深的人口老齡化正深刻影響社會供求結構調整,關係到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和目標,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這為積極布局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綜合性和前瞻性指導。

  經濟參考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陳濤文章表示,伴隨人類文明進步,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判斷,60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1970年,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是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7.1%。2000年至2018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9億人,老年人口比重從10.2%上升至17.9%。

  不過,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建立在豐富的物質財富基礎之上。而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物質財富仍需積累,這樣的人口結構,已經深刻影響社會供求結構和增長動力,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要面對的重大課題。一是社會財富儲備面臨挑戰。從生產和消費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老年人消費高於生產,在“未富先老”條件下,很可能會帶來養老擠占青年財富積累問題,增加迭代養老的風險。二是社會勞動力供應不足。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勞動力增速放緩和總量增長空間受限,可能導致就業市場供不應求,驅動勞動力成本上升,降低中低端製造業全球競爭力,抬升社會整體物價水平。三是需求結構重大調整。從日本情況看,超老齡社會已經對社會需求結構產生重大而又深遠影響。四是供給結構高科技化。加大機器對人工的替代,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探索,正逐步成為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這些情況說明,老齡化社會正系統性影響到社會經濟結構。

  文章指出,要積極布局人口老齡化經濟。一是探索養老財富儲備積累有效路徑。在努力做大經濟“蛋糕”同時,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系,穩步增加養老財富儲備。適應人口結構新形勢,完善退休制度改革。拓寬養老金投資渠道,提升養老金增值能力。二是改善勞動力有效供給。完善生育及補貼政策,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全社會人口整體素質。拓寬老年人就業渠道,加強老年人就業保障。三是前瞻布局老齡化經濟供應體系。加快醫療養老產業發展,推動老年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等建設,積極構建居家、社區和機構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四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全面提升國民經濟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

  應該看到,人口老齡化本身不是問題,這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每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都需要主動應對。特別是在中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結構下,更要積極布局,通過前瞻性制度安排和經濟結構調整,主動適應老齡化社會供求結構變化,增加經濟運行彈性,減少人口老齡化不利衝擊,大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