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70年人口嬗變破譯經濟增長密碼
http://www.CRNTT.tw   2019-09-22 09:22:49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新中國成立70年來,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8年的13.9億人。龐大的人口總量、有利的人口結構以及超過2億的流動人口,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記者郭晉輝述評文章表示,雖然受到人口增長速度放緩、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弱,但人口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提升帶來的“人才紅利”,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

  70年來,中國粗文盲率降至4.9%,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已達99.95%,本專科畢業生數量則從1949年的2.1萬增加到了753萬人,增加約376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在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當中,應注重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創新能力。

  70年增加8.5億人

  文章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人口總量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的同時,中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也完成了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傳統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現代模式的轉變。

  在人口增加的過程中,人口紅利產生了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勞動力身體素質與人力資本提升等效應。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1949年到1970年,中國人口由新中國成立時的5.4億人增長到8.3億人,二十年左右淨增2.9億人。1971~1980年的淨增人口數仍相當可觀,全國總人口由8.5億人增加到9.9億人,淨增1.3億人。

  1981年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中國人口總量突破10億。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施十分嚴格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但由於新中國成立後“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率出現短暫回升。

  從1991年開始,人口增長率穩步下降,最終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穩;進入21世紀以來年均增長711萬人;到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3.95億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曾撰文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很多因素如居民儲蓄率、資本積累率、回報率等都與特定的人口結構相關,如勞動力供給豐富、勞動年齡人口多、人口撫養比低等,這就是人口紅利。

  據蔡昉估算,在2010年之前30年裡,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為10%,也確實實現了大約10%的實際增長速度,人口紅利帶來的因素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必要條件。

  中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1953年為3.1億人,2000年突破了8億人,2012年達到峰值9.22億後開始出現負增長。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增加,中國的總人口撫養比也從1964年79.4%的高點一路下降,2010年達到了最低谷34.2%,此後8年間總人口撫養比逐步回升,2018年升至40.4%。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表示,當前中國人口發展處於重大轉折期,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自2012年起,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約2500萬人。

  李希如稱,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2億流動人口拉動經濟高速增長

  文章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形勢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口空間分布的劇烈變動,人們在不同地區之間頻繁移動,形成了規模龐大,由鄉村向城鎮、由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人口大潮。

  從1982年算起的20多年間,中國流動人口數量增加了2.3億人,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萬人。流動人口加快了城鎮化進程,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