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於人口減少,經濟實力下降的日本很難正面對抗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國。在能促進亞洲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日本需要更加務實,只要能與中國合作就應開展合作。
關於重啓對話,日本經濟界大多持歡迎態度。一位財界相關人士稱:“現在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非常強大,已非8年前可比。政府間能够開展對話,是朝著擴大經濟合作邁出的積極一步。”
關系轉圜有背景
共同社4月16日刊文稱,在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日的基礎上,日本政府將為5月的中日韓首腦會談完善環境,計畫把對華政策的基軸從“制約”轉向“融和”。其背景因素在於政府認為,“以經濟規模早晚超越美國的中國為對手,在所有領域都進行對抗難度很大”(首相官邸消息人士語)。
中日關系以日本向中方妥協的形式推進。政府2月在首相官邸網站上公布了安倍晉三對台灣東部地震的慰問文,但之後删除了收件人“蔡英文總統總統”的字樣。
在有關釣魚島的應對上,日本也比較克制。安倍在今年1月的施政方針演說中則未提及釣魚島本身。
展現出融和姿態的安倍似乎流露出了一種“焦慮”,那就是在朝鮮問題有大動作的形勢下,日本有必要與中國迅速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