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栖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這是第一階段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步出雁栖湖國際會議中心。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 對於中國的發展,西方輿論又開始“泛酸”了。
法國《世界報》2月8日載文《當中國說了算的時候》,文章說,你們喜歡過俄羅斯“威脅”嗎?你們將會看重中國“威脅”。
縱觀全文,文章不僅用“野心”、“掠奪者”等較為激烈的措辭暗指中國,還用“滲透”、“幹預”等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詞語描述中國的正常經濟、外交活動。文章無論從內容還是措辭方面,都有將“中國威脅論”升級之勢。
“威脅”論“360度無死角”
事實上,自冷戰以來,“中國威脅論”就見諸境外媒體,并在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蔓延。隨著中國崛起及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威脅論”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衍生出多個版本。
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鼓吹者主要從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開了對“中國威脅論”的具體論證。在中美關系緊張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此類“中國威脅論”便會頻繁現身。進入21世紀後,“中國威脅論”逐漸出現了新內容,覆蓋範圍也日趨擴大,甚至涉及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中國計算機黑客威脅論”、“食品安全威脅論”、“環境威脅論”等也成為西方媒體炒作“中國威脅”、大肆渲染中國崛起令西方恐慌的“證據”。
與其“嫉妒”不如腳踏實地
明眼人不難發現,在西方媒體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同時,西方正在經歷經濟的疲軟及諸多自身“政治風暴”帶來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