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德昇。(中評社 梁雅雯攝) |
中評社台北1月13日電(記者梁雅雯)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台商處於節節敗退狀態對兩岸關係是不利,因為經濟依存關係也是兩岸政治關係的基礎。
陳德昇,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研究專長為政治經濟學、地方政府與治理、兩岸經貿關係。
近期知名台灣品牌包括台菜連鎖店鹿港小鎮賣給大陸英聯集團,金錢豹也2度轉手,內衣大王歐迪芬被陸企接手;稱霸中國女鞋的達芙妮2年來關店逾2成,而大陸KTV的始祖錢櫃去年退出大陸。
根據台灣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台商赴陸投,2017年1到11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453件,件數較上年同期增加112.68%;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77億829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57%。
熟悉兩岸經貿市場的陳德昇表示,大陸經濟發展非常快速,加上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產業衝擊劇烈,台灣傳統產業毛利率變低,而大陸民企設備和技術又超過台灣,台商競爭壓力大。
談及大陸創新技術發展,陳德昇舉例,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都有民營色彩,但背後也有政府和相關法令支持,反觀台商,不僅在創新這塊的表現較弱勢,面對大陸轉型升級能利用的資源都非常有限。
此外,陳德昇指出,過去台商靠原材料整合出口獲得很多利益和機會,但全球化變遷快速,出口榮景不再了,即使去了20年的台商也未必能經營內需市場。某種程度來說,台商安逸太久,且多數在地化不足,聯繫網絡幾乎都在台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