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初夏5月,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於貴州省貴陽市舉行,此次博覽會以 “數字經濟引領新增長” 為年度主題。在本次“數博會”上,思客專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社會網絡研究中心主任羅家德。羅家德認為社會學研究如果不結合大數據就落伍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帶來社會治理問題、加劇貧富分化。
在談到社會學和大數據的結合時,羅家德認為,自己在做社會學研究時,本身就和物理學家、計算機學家長期合作。戰略型的議題自然而然要和很多數據結合,社會學家提供理論,會做很多大數據方面的分析。社會學和大數據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
他認為,任何學科都開始以它的專業方向來指導大數據研究的走向。早期的大數據,都只是簡單的數據挖掘。比如說統計“雙11”的購買高峰是什麼時候,“剁手族”最喜歡到哪個店去買,這都是些描述性統計,都很簡單。但是,現在的大數據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朗普競選團隊利用大數據進行人格分析,進而做精准營銷。在社會學研究領域,人格、人脈、社會資本、移動規律、生活風格等等的研究都在幫助我們建構個人圖譜。如果要想精准一些,一定是個人圖譜越多越精准,這就需要大數據。再比如做精准扶貧,做精准醫療,做精准用藥,都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社會學家到了這個階段還沒介入大數據,那就是落伍了,每一個學科都該引入大數據手段。
在談到互聯網技術對大城市的影響時,羅家德認為先進的技術永遠在解決更多的問題。利用技術解決更多問題的同時,又一定製造了更多別的問題,技術還會繼續演化,繼續變出更多的東西,人類永遠在探索自己智慧的極限。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移動互聯已經初見端倪,大家總覺得城市會消失,人人都可以在世外桃源裡工作。最後,城市不但沒有消失,而且越變越大。因為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性規律,人還是要面對面交流的。
在談到人工智能是否會對現在的社會結構產生衝擊時,羅家德認為,不管是人與人的聯繫還是人與物的關係,在每個時代都有一定的規律,只是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罷了。互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它帶來最核心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加劇貧富差距。為什麼會出現逆全球化、美國有占領華爾街運動,都是因為貧富差距、社會治理的問題解決不了。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10%對90%的分化,甚至可能演化到3%對97%的分化,97%都變成跟不上人工智能的一群人,這群人只能在人工智能底下勉強工作,甚至被淘汰。人工智能,也就是你的工具越來越聰明。物聯網,就是你的工具和工具之間也能夠自我調整了,但是這就造成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能夠駕馭在這之上的人越來越少,能夠設計這些東西的人越來越少,能夠使用它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多數人可能都跟不上。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