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15日,一名工人在車間生產高檔西服。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隨著世界最主要紡織品生產國中國的勞動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不斷上升,國際紡織品買家正在日益脫離中國市場。
據英國路透社2月14日報道,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城比耶拉地處意大利北部的毛織品產業的心臟地帶。這裡的工廠主說,由於與中國的價差日益縮小,以及客戶需要在更近的地方進行更靈活的生產,這些工廠正重新贏得較高端客戶的青睞。
中國無疑仍然是世界紡織品行業的領軍者:中國國家統計局、工信部以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紡織業目前有從業者460餘萬人,對GDP的貢獻率達10%,2015年包括服裝在內的紡織品出口額合計2840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7元——本網注)。
但該國勞動者薪酬的年綜合增長率超過12%,高於經濟增速,單純從價格來看的競爭力已經不足。
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品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棉花和羊毛等輸入資源的成本上升、基本制造業設備的進口稅高企,以及環境方面的規定造成的成本增加。
去年9月,政府發布了紡織品行業的五年計畫。該計畫承認,成本上升正在削弱該行業在國際上的優勢,此外該行業還面臨技術更先進的發達國家(比如意大利)以及工人薪資更低的發展中國家構成的“雙重打擊”。
來料加工吸引力下降
根據國際紡織品工廠主聯合會(ITMF)發布的數據,在2008年至2016年間,意大利紡綫和中國紡綫之間的人工成本差距縮小了約30%,從每公斤0.82美元下降至每公斤0.57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