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23日,工人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張家口冀鋼鋼鐵有限公司拆除高爐。 |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中國過去在全球議題上常常被認為“搭便車”。具體到全球環境議題,類似的說法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存在。盡管中國崛起,它依然在經濟危機期間拒絕接受“中美共治”這一說法。中國的邏輯是,對於并非由自己造成的全球問題,為何要承受日益增加的負擔,而不是將資源集中應對國內發展的挑戰上?
日本《外交學者》11月18日載文《特朗普當選,中國拯救世界的時候到了》,文章說,近幾年來,中國擔當全球領導角色的意願和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2014年就明確表示願意攜手應對,從而表明“中美共治”的回歸。美國國務卿克裡希望,“中美這一獨特的合作關系能够樹立全球領導和認真態度的典範”。
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中美共治”非常可能走到盡頭,至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這回不是中國不願意承擔全球責任,而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公平地說,不但是特朗普,整個共和黨都傾向於否認氣候變化。而特朗普本人將這種立場推向極端,他在推特上曾經寫道:“全球變暖概念是中國發明的,對中國有利,目的是讓美國制造業失去競爭力。”
20年前,中國也有類似的觀點。很多中國人認為,氣候變化議題是西方設置的“陷阱”,為的是阻止發展中國家發展和中國的崛起。不過,隨著快速工業化讓中國出現環境危機,這種簡單的陰謀論在中國不再流行。然而,應對全球和國內環境問題,中國并非沒有顧慮。政府必須協調政治體系內各部門的多元化利益。
特朗普當選後,美國可能在抗擊全球氣候變化中放棄領導角色。北京能够獨自主導應對這項全球議題嗎?它必須首先說服本國強大的“利益相關者”。為了我們的星球,或許是時候期待中國扛起全球領導者的大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