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懶
《人民日報》2014年曾撰文指出,不管是“富二代”、“拆二代”、“農二代”還是“官二代”,近年來屢屢以頗為負面的形象出現。“富二代”不願創業,花天酒地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農二代”不會務農,到城裡後又挑活,在用工荒情況頻頻出現時更為挑剔;“拆二代”則仗著家裡的房子不思進取。
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看來,“未富先懶”的核心是價值觀問題。“如果一個人只把勤奮看作是致富的手段,那麼有了錢就不會再去奮鬥。但如果一個人覺得奮鬥是快樂的,即使沒錢掙也會很幸福。”
事實上,這一現象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在英國,有所謂NEET族,指的是16至18歲間有一部分人,既不上學也沒工作,而且沒參加職業培訓;在日本,NEET族的範圍擴展到15至34歲;在美國,這一群體被稱作“歸巢族”;在香港,將其稱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
與許多國家一樣,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有錢有閑”,在主觀上追求一種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大陸的代際差異在日漸凸顯,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很多年輕人,跟老一輩人不一樣,沒有見過匱乏的時代。他們從小吃穿不愁,沒有改變生活現狀的急迫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