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中國南海艦隊艦艇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巡航。 |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最近發生在烏克蘭、叙利亞和南中國海的衝突,向西方國家展示了尋求修改國際秩序的俄羅斯和中國的挑戰量級。俄羅斯和中國決策者使用“混合”戰術,巧妙地把軍事和非軍事手段結合起來獲得地緣政治利益,而付出代價的是美國及其盟友。
美國《耶魯全球化》在綫雜志1月12日載文《美國面臨敵對國發動的“混合戰爭”》,文章說,盡管中俄兩國的國情、目標和世界觀有很大區別,但對全球安全形成的挑戰都是一樣的。兩個極權國家在西太平洋地區和歐亞大陸使用各種軍事、准軍事、法律、經濟和信息手段,擴大地區影響力,分化潛在對手的實力,從而取得戰略主動。
戰術多樣令對手難招架
中俄的戰術可以用多個形容詞來形容:“非對稱”“反常規”“混合”“非綫性”“超限”和“下一代戰爭”戰術,西方尚未找到有效方法予以反擊。中國和俄羅斯對外施加影響的手段包括經濟施壓、扶植代理人、精心設計的宣傳以及充分利用民族和其他社會緊張因素。這些手段混在一起產生的聚合效應讓其他國家發現難以招架。
例如,莫斯科在烏克蘭的行動和北京在南中國海的行為其實早已越綫,本該觸發美國及其盟友的聯合反制。然而,中國通過“切香腸”式的戰術,逐步擴大了對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的控制。與莫斯科在烏克蘭東部的做法一樣,北京打破現狀,在世人面前造成既成事實:先是在東海宣布劃設防空識別區,最近又在南中國海人工造島,給中國軍隊提供向外推進的前方基地。
中俄認為當前秩序不公
中俄兩國并不滿意美國領導下的“國際秩序”——即當前各種國際規則和體系,如二戰後建立的國際金融體系,和美國領導下在歐洲和亞洲組建的安全聯盟網絡。兩國對國際上許多行動都投過反對票,莫斯科和北京認為當前的國際秩序不公平,限制了他們的權力。中俄采取“修正主義”立場的另一個共同原因是兩個大國周邊有一些相對較弱、四分五裂的國家,形成了誘人的安全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