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對外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中包括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對於區塊鏈被正式納入新基建,IDC中國研究經理薛宇表示,數字經濟背景下,區塊鏈是“新基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代表性技術,也是實現未來信任的關鍵。據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17.2億美元。
騰訊雲區塊鏈負責人邵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其實在2019年初,內部就探討過“區塊鏈即基礎設施”的概念,主要是因為看到了區塊鏈的幾個價值,包括連接的能力、業務協同的能力以及生態建設的能力。
“借助這三方面的能力,區塊鏈就可以支撐起企業和政府數字化建設,並實現系統、數據、業務流程、金融、組織、生態等要素的互聯互通”,邵兵說道,在整個體系中,區塊鏈扮演的是數據共享傳遞、業務協同的底層基座角色。
也是在2019年,騰訊研究院對外發布了《2019騰訊區塊鏈白皮書》,首次提出產業區塊鏈的構想,並公布了騰訊在區塊鏈領域的未來規劃。
白皮書指出,產業區塊鏈的發展路徑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解決中心化系統的弊端,為數據增信,強化數據公信力;第二層是在數據可信的基礎上,區塊鏈可以解決多中心合作的問題,結合智能合約等技術,重塑信任關係和合作關係;第三層是基於區塊鏈,將數據資源確權形成數字資產,幫助傳統產業實現在數字世界的流轉。
對於區塊鏈的未來前景,分布式資本合夥人姚鏡儀認為,區塊鏈在政策風口後將落地產業經濟,但必定會產生洗牌效應,那些太過超前於市場技術不能落地以及簡單照搬互聯網模式的都會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