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新的收購來勢迅猛(漫畫) |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對中國商界領袖來說,2016年初的并購成就使他們為世界商界津津樂道。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僅第一季度中國的海外并購總額就高達1011億美元,約占全球跨境并購活動的1/3,已逼近去年創下的全年1095億美元的高位紀錄。這也引來西方輿論驚呼:中國資本正在大肆收購全球。
美國《僑報》4月5日載文《中企海外并購須防重蹈日本覆轍》,文章說,盡管中國經濟增速變緩、股票市場動蕩叵測,但中國公司對於海外并購的興致卻不減。人們耳熟能詳的案例有:今年2月,中國化工集團宣布將以430億美元收購全球農藥巨頭瑞士先正達(Syngenta),成為企業最大跨境并購交易案。以及近日炒得沸沸揚揚的安邦與萬豪競購喜達屋(安邦已退出)案。
新一輪并購潮湧的背後,有著諸多促成因素。首先,讓資本走出中國、在全球各地投資有著來自政策層面的渴望。其次,人民幣匯率也是企業願意走出去的重要影響因素。美聯儲的持續加息預期,會加速推動資本流出中國,將剩餘資金配置到海外資產上。再次,中國經濟總體放緩,去產能也成為核心任務,產業升級的迫切性也使得從海外收購資產并獲取相對先進的技術或品牌成為中企現實的選項之一。
自從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收購方尋求大型的跨國交易。不單是房地產及金融服務,中國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消費性品牌、能源資源及高端制造商。不再像以往那樣,只盯著大宗商品和能源。可以說,中國近年海外大規模投資,已經成為“中國崛起”的一大標志,帶給中國人自豪感。世界也在驚呼,在國際并購市場上, “中國人來了”。
不過,正是在此“并購盛宴”進入高潮之際,一種新的擔憂正不斷增加:中國會否重蹈日本上世紀80年代之覆轍,投資鎩羽血本無歸?
因為中國企業的種種表現,很容易勾起人們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收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加州鵝卵石海灘高爾夫球場、哥倫比亞影業和Sony等產業的歷史回憶。但大部分的大額并購都虧損嚴重,最後走到絕路,不得不賣掉。每個日本企業幾乎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卻買到了并不算值錢的東西。如買下洛克菲勒中心和貝爾艾爾酒店沒幾年,日本買家就被迫將它們虧本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