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康惠芳:讓潮綉走進聯合國總部
http://www.CRNTT.tw   2018-03-09 09:30:13
潮州廣濟樓前,康惠芳展示潮綉技藝。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70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康惠芳結緣潮綉已50餘載。從普通學徒到國家級潮綉傳承人,再到聯合國“文化大使”,康惠芳說自己在奮鬥中體驗到了人生幸福。

  南方日報報道,1948年出生的康惠芳只讀了7年書。“為了有口飯吃”,15歲後康惠芳開始學習刺綉。有一天,潮綉名家林琬英綉成一幅2丈長的潮綉大彩楣,康惠芳看後很是喜歡,從此潮綉在年少的康惠芳心里種下美好的種子。

  盤金綉、青絲綉……頗有刺綉天賦的康惠芳學什麼會什麼。在她17歲的時候,林琬英接到製作一件用於外展的“潮綉戰甲”任務。眼看著展期將至,卻無合適的人選來製作其中的“二針龍鱗”。康惠芳自告奮勇,並綉出了令人滿意的作品,得到林琬英的賞識。從此,康惠芳跟隨名師,步入潮綉精品殿堂。

  上世紀70年代末,康惠芳考進潮州市刺綉研究所,在那裡接觸到了全新的設計理念,“白天做刺綉,晚上學理論知識。”很快,康惠芳便成了研究所的專業骨幹。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曾在門市部工作的康惠芳察覺到了潮綉的商機。她下海經商,聚攏了一批綉娘,做潮綉生意。一時之間風生水起,在東南亞、北京、香港等地都有她的客戶。

  然而,亞洲金融風暴讓康惠芳遭遇了人生困境,“積壓了很多作品,10多萬元的貨沒賣出去。”康惠芳頂著壓力,甚至賣掉了金項鏈、金戒指等首飾來渡過難關。

  如今,在康惠芳的工作室里有一件放了30多年的作品《九龍壁》。在潮綉市場低迷時,康惠芳曾想拿它去換糧食,卻遭遇“送人都沒人要”的尷尬。如今,它成了工作室里非常珍貴的一件非賣品,康惠芳將其視為自己刺綉生涯里困難時期的見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