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美兩國海警船只並肩航行(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 |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一種充滿憤恨、缺乏考慮、漫不經心和膚淺的論調正日益支配華盛頓對中國的觀點,美國人應調整自己的思維,將頭腦簡單的論斷從自己的戰略話語中删去。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3月26日載文《美國及其領導人為何應對招惹中國三思而後行》,文章說,理性思考的第一法則是,不應設定自己希望證明的論點。國際政治的第一法則是,誤解叢生。而戰略學的第一法則是,對手也有投票權。令人遺憾的是,在3月22日發表的題為《美國應如何應對中國不受約束的海上霸淩行為》的分析文章中,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特德•約霍違反了所有這三條法則。結果就是,他的文章成了一個偽裝成戰略建議的語言空殼。單獨就這篇文章而言,可以予以忽略;但令人擔憂且難以忽略的是,約霍的文章恰恰代表了一種充滿憤恨、缺乏考慮、漫不經心和膚淺的論調,而這種論調正日益支配華盛頓對中國的觀點。
約霍在文章開頭對亞洲海域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發表了評論。毫無疑問,大量貿易經過這些海域。接著,他聲稱,這種貿易可能受到中國“威脅”——中國“可能”已顯露其“隨意拒外國船只於中國近海之外的野心”。他的證據?解放軍日益增強的實力和中國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投資。
約霍將中國日漸增強的軍力與可能存在的“隨意拒外國船只於中國近海之外的野心”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并非不可能存在,但是約霍并未完成其論證。他并未告訴我們,為何中國有可能將商船拒於這一地區之外、從而傷及全球貿易。
計算風險的方式是,將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估計這一事件可能產生的後果相乘。在可能性極低時,即便後果極嚴重,風險也是低的。這一公式必須應用於所有戰略思考。若非如此,結果不僅將是不合理的,還將具有危險性。
因此,中國破壞經過亞太地區的“5萬億美元”貿易的可能性有多大?其中大多數貿易來自中國、去往中國、經過某個中國港口或以中國為最終目的地。這是一個合適的出發點:破壞這種貿易有悖於中國最重要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