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斯坦福鴨子”撥動中國式焦慮
http://www.CRNTT.tw   2016-06-03 10:21:51
 
  她在走訪中遇到一個中國女生陳佳,對方選擇從一所著名的文理學院,轉學到剛成立不久的密涅瓦大學,這讓她感到吃驚。

  “你們學校沒有畢業生,沒有知名度,你畢業工作會如何?”

  “你在這裡一學期,能力有提高嗎?”

  “你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學校的建造者,而不是實驗的小白鼠?”

  來自中國媽媽黎銘的疑問一個接一個砸在陳佳身上,咖啡桌對面的陳佳卻一直在笑,“你的問題我都能理解,我也很樂意回答,讓更多人了解密涅瓦”。

  那場交流至今讓黎銘印象深刻,她第一次那麼強烈地感受到了“兩代人、兩種教育觀下人們不同的追求和選擇”。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留學生的生活,黎銘安排攝影師偷偷潛入了一場美國學生的聚會。凌晨4點,警車把吐得不醒人事的攝影師送回來了,他的身上沾滿了酒漬、醬汁、泥土以及辨不出種類的嘔吐物。

  第二天,回過神兒的攝影師告訴她,“那裡男男女女隨便抱……就一直喝酒……喝到後來也不管了,對著人臉在吐。”

  那一刻,黎銘突然想起了“南外家長群”裡的一個故事。

  一個南外母親送獨生女出國前,意外地教起了女兒喝酒,還專程帶女兒去麗江,白天閑逛晚上泡吧,“學會如何識別男性的勾搭,拒絕一夜情”。

  群裡為此爆發了激烈的爭執,有人認為這母親的教育方式“太過了”,可那位母親態度一直很堅決,“這些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拒絕但不能忽視,要理性面對”。

  “現在想想,她也算未雨綢繆。”黎銘笑了。

  在她尋訪時,正值讀高中的兒子春假,她帶上兒子從東海岸一路飛馳到西海岸。兒子搞了個排行榜,上面寫著他最喜歡的幾個尋訪對象。黎銘拿來一看,發現在兒子的榜單上,名列前茅的沒一個和自己重合。

  兒子最喜歡一個不喜歡刷SAT,導致錯過斯坦福的男生。那男孩在一所普通大學裡忙著設計App,採訪間隙還帶著黎銘母子一起玩遊戲,其實那會兒正值兩場考試之間,黎銘疑惑,問男生不複習真的好嗎?

  男生笑著回答,“這學校不咋頂尖,我的能力遠遠超出他們的要求了,所以正嘗試創業……”
兒子榜單的第二名是一名休學創業的美籍華人。第三名則是遭受種族歧視兩年後勇敢向學校發聲、並最終靠努力轉學成功還掙夠學費的小吳。

  這一點讓黎銘始料未及。“這是典型的美國式價值觀,充滿了小人物逆襲的味道。”這位年輕的媽媽看著自己列出的榜單,一水兒的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再看看和小吳聊得很開心的兒子,長嘆了一口氣。

  這一代的父母壓力很大啊,一把年紀天天要學什麼“互聯網+”,絞盡腦汁給兒女盤算一條順暢的路

  “好學生”究竟是怎樣的呢?黎銘猜都不用猜,就能知道大多數中國父母的答案:高GPA、好文書、名校錄取。以前,群裡總議論的一個“好學生”,最後沒被哈佛錄取,群裡傳出一片嘆息:“唉,她啊,申得不好。”

  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招生官,卻給了黎銘完全不同的答案。招生官很嚴肅地問黎銘,“為什麼中國學生面試時男生都說自己做競賽,女生都說自己玩辯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