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人音樂家黃秋遠:我的音樂帶家鄉味兒
http://www.CRNTT.tw   2016-06-04 08:28:08
指揮音樂會。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旅美華人黃秋遠的音樂,能聽出廣東潮州大鑼鼓的熱烈奔放,又能感受到悠遠古樸的韵味。這要得益於他與眾不同的童年藝術熏陶:家鄉鳳山媽祖宮的精美雕塑,唱腔獨特的潮汕戲曲,都成為他後來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他近日講述了自己的音樂之路。

  媽祖宮的藝術熏陶

  據美國《僑報》報道,我小時候在廣東汕尾一個媽祖廟里長大,這座廟據說在1952年改為學校,我媽在那所小學教書,我爸在另一個學校教書,19歲當了校長。我媽到哪裡教書我們就住到哪裡,直到我12-13歲,我們一直住在廟里。

  我16歲才學音樂,這是很晚的,之前我學書畫,我生長在一個小鎮,談不上專業熏陶,我對書畫的著迷來源於媽祖廟。廟里的每根柱子都有雕花,是明代和清代留下來的,對聯的字寫得非常好,大殿的屋檐有精致的石雕,描寫一整套《三國演義》,我天天琢磨這是什麼人物,怎麼做出來的。

  我父親是非常活躍的文藝份子,他會畫畫,他不是刻意去表現,從來沒意識到要修煉成藝術家或留下作品。我父親會很多樂器:二胡、高胡、小三弦、小提琴。我原來不知道父親會小提琴,直到有一天我決定要學音樂了,他拿起一把小提琴試音,拉了一個很有名的曲子。60年代和50年代,經常有廣東省里的作曲家去我們那裡采風,我父親是小鎮里少數幾個會音樂的人,每次都由他陪同,我想他可能從那裡學了音樂。

  民間戲曲的音樂啟蒙

  因為我父親會民間音樂,當時要成立宣傳隊,就叫他來,他會編劇、作曲,宣傳隊要做匯報演出,我小時候就在他們的排練場生活。當時排練場設在鎮里的工會大樓,夜里貓到處亂竄,有時候晚上他們排練,小孩就睡在旁邊。

  80年代後可以演戲,媽祖宮前面那個戲台就熱鬧起來,每個晚上我都搬著凳子去搶位置,那時候沒有電燈,人們早早睡覺,戲班要演到下半夜1、2點,我跟著看到最後,不覺得困。

  當時有白字戲,有正字戲,白字戲用比較口語化的潮州話唱,正字戲用官話(普通話)唱,中間那個舞台只能唱正字戲。另一個戲是西秦戲(類似陝西秦腔),我認為可能是賣藝的人把西秦戲帶到汕尾來,在藝術上它形成一個獨特的劇種,西秦戲的唱詞不是本地方言,是靠師傅教的,所以汕尾人唱西秦戲,就像香港人講普通話,有自己的口音。

  西秦戲很動人,我印象最深的是《薛仁貴回窑》,薛仁貴18年沒回家,好不容易回來,過河時把兒子殺了。後來我把西秦戲素材用到我的一部作品裡面,這是西北很大氣的音樂,與本地潮汕音樂很不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