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論的新界碑與務實的路線圖
——讀《“一國兩制”台灣模式》
http://www.CRNTT.tw   2016-01-14 00:45:30
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需要單獨構建
  中評社╱題:理論的新界碑與務實的路線圖——讀《“一國兩制”台灣模式》 作者:朱磊(天津),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

  中國崛起是近40年來國際政治版圖變動中最引人矚目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國如何解決台灣問題最終實現國家統一也是各方關注和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北京大學李義虎教授等人的新著《“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對該領域進行了開拓性研究,不僅在國家結構學說和國家統一理論上進行了理論拓展,推動了“一國兩制”理論的發展,而且完整地揭示了“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理論含義與憲政含義,對解決台灣定位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並為兩岸整合與統一提出了合理路徑,堪稱是“一國兩制”理論研究的新界碑與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務實可行的路線圖。

  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需要單獨構建

  主持該書的李義虎教授是長期跟蹤涉台研究的資深學者,現任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文化部兩岸文化研究基礎執行主任,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務院台辦專家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與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他著書16部,包括《香港模式與台灣前途》、《國際格局論》、《均勢演變與核時代》、《世界的裂變與彌合》等。本書《“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即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成果,入選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設立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被列為2014年政治學第一名,經過了同行專家的嚴格評審,代表了當前該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水準。

  “一國兩制”最初是鄧小平為解決台灣問題、最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而提出的戰略構想,在實踐中先應用於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並順利實現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由此形成了“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是否可以據此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該書開宗明義提出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必要性:台灣問題與港澳問題不同,無論就產生原因及性質,還是就發展演變過程及因此具有的特徵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決定了台灣模式將是與港澳模式有較大區隔的一種模式,它們的基本內容和重點也不同,質言之,台灣模式需要單獨構建。

  接下來,該書從內涵界定、方法論基礎、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以及“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理論特點等方面對“一國兩制”台灣模式進行了全面闡述。在構建途徑方面,該書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政治設計應該是能夠為兩岸、特別是廣大台灣同胞接受的兩岸和平統一方案。原則上,一是應符合“和平統一、共同發展”的最高要求,二是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三是大陸要在政治、體制、法律等方面主動適應和配合該模式為解決兩岸政治對立的要求,四是台灣可以實行既有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但“兩制並存、高度自治”的前提是恪守“一個中國”,“高度自治”的上限是不能與“一個中國”相衝突。

  兩岸關係三個階段的路線圖

  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作者勾勒出三個階段的路線圖:統一準備階段,核心任務是增進兩岸全面互信,從主觀感受到制度和法律層面,為下一階段的協商談判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統一協商階段,開始逐步討論解決兩岸之間深層次的複雜的結構性矛盾,包括台灣當局的政治定位、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定等最為關鍵且難度最大的問題;統一實施階段,通過最終的《統一協議》基本達到兩岸統一的理想狀態。在這一進程中,作者提出:和平談判是最佳途徑,爭取台灣民意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美國對“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實踐的阻礙作用可能會逐漸增大是影響進程的國際因素。

  該書最大的貢獻與亮點是對“一國兩制”台灣模式進行了理論構建與政策設計,眾多的精彩論述擴大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容量,對涉台領域的研究有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例如,作者在“主權所有權-主權行使權”分析框架的啟發下,運用傳統的“主權-治權”理論框架進行深入分析,認為國家主權的所有者是全體人民,中國主權沒有分裂,國際上仍然只承認“一個中國”,主權層面只是要維護統一,而不存在追求統一的問題;國家治權是處理國家具體事務的權力,由全體人民授權給能夠代表和維護主權所有者利益的政府,目前台灣當局因歷史原因而擁有的治權並未經過全體中國人民同意,出現治權與主權的分離,因此治權層面追求兩岸統一的落腳點是追求對公共事務的管轄權與管理權的統一。

  再如,作者從國家結構形式的理論視角,提出固有國家結構形式不適用於實現兩岸統一,特別是有些台灣學者提出的聯邦制統一國家模式,作者比較後認為該模式台灣所能得到的權力範圍甚至不如港澳特區政府所擁有的權力大。基於主權不可分、治權可分的理論依據,作者認為可以在單一制國家結構中加入聯邦制部分合理要素,塑造新的“一國兩制”台灣模式。

  又如,作者基於國家認同的理論視角,提出權力問題的解決是國家統一模式能夠為各方尤其是具有分裂傾向一方所接受的關鍵。由於對未來國家權力分配的不確定性和個人權益能否得到保障的不可知性,台灣民眾對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出現疏離。從這一點出發,“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構建,重點是使台灣民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並以此重塑台灣民眾的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

  需要激發台灣民眾支持國家統一的內在動力

  當然,該書除專業性、系統性、理論性和政策性等特點與優點外,也存在一些可以進一步加強研究的地方。例如,該書在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過程中,反復強調台灣現狀與港澳現狀的不足,並且各種方案的提出都是基於台灣島內及兩岸政治現狀而設計的,這樣將研究思路過度聚焦在現狀基礎上,會忽視台灣問題本身的動態性與應有的前瞻性。事實上,無論是國際形勢、兩岸綜合實力還是島內民意傾向,近40年發生了極為顯著的重大變化,未來還將繼續演變,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政策設計不僅要考慮當前現狀的差別,還應著眼於未來兩岸民意與雙方談判籌碼的變化。再如,該書雖然提出通過“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過程中,爭取台灣民意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但爭取台灣民意是十分複雜的工程,如何從安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激發台灣民眾支持國家統一的內在動力,使台灣民眾由“要我統一”轉變為“我要統一”,需要更為具體有效的政策方案,也是該書下一步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內容。

  總體而言,《“一國兩制”台灣模式》是一部具有理論創新與政策指導意義的專業性著作,尤其適合業內人士閱讀。我向涉台研究人員和相關從業人員推薦這部好書。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2月號,總第216期)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