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國民黨而言,這一跨越百年的政黨,有悠久的歷史,當然她是建黨於海外,發展在中國大地,尤其可歌可泣的是創黨先進同志犧牲奮鬥的血淚,植根、奠基、擁抱於堅定的主義信仰與崇高政治抱負。今天中國國民黨的論述,應從先烈先進的革命奮鬥史蹟中,找回信仰、熱誠與傳承,講清楚說明白,堅定為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大愛及民族的認同接棒奮鬥,並說好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好關係、好故事,“國家”稱號與地理名詞雖有差別,但兩者之愛重疊。
中華民國政府立足在台灣已經七十五年,對台灣人民而言,中華民國形同父親,台灣就是母親,大家都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感情,對台灣人才的培育與重視,是無庸置疑的,因此不僅不應再糾結於對手所設定的本土化以及愛台賣台的議題,甚至要跳脫這些議題,改以前瞻寬廣視野,就振興經濟、穩定能源及和平兩岸等政策目標,給予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國國民黨與其他政黨最大的區隔是,對於解決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發展,走向共融,是有優勢的。中國國民黨的領導人及菁英,千萬要清楚認知自己的競爭優勢條件,不要放著好牌而不覺,若反要走向偏近民進黨的論述,這將是自掘墳墓的作為。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擱置一時難解的政治符號爭議,優先推動可以合作發展的議題,這在連戰、吳伯雄、馬英九三任主席時代就有可觀的成績。降低兩岸敵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子孫找出避戰途徑,擘劃未來乃至下一個世代的和平願景,這是中國國民黨重新再起很重要的論述。什麼可變,什麼不可變,什麼優先做,優先爭取,中國國民黨絕對有必要系統地、徹底地、穩健地提出一個現階段的發展論述,找出有格局的戰略,跳脫對手設定的話語權,才能優先爭取社會上有才能、有識之士的認同。
國民黨要重整組織架構 走內造化之路
其三,國民黨的組織也到了要重整架構、重新換血的階段了。國民黨目前黨代表超過兩千名,中常委超過三十名以上,這就是“虛胖”,必須“減量減重”。而在馬英九與王金平競爭黨主席時,為了討好黨代表,將中常委四年任期改為一年一選,中常委由中央委員選舉產生改由黨代表投票。這也導致中常委選舉變質,有心者及早綁樁黨代表,選風出現異質化,導致政府官員與有政治實力者逐漸不願投入中常委選舉。
由於中常委一年一選,選舉壓力大,加上年繳五十萬責任金,後來再把任期改為兩年選一次,責任金一次繳交一百萬元,但是黨內許多有代表性的同志還是不願投入中常委選舉,中常委結構的質與代表性就嚴重弱化了。就以今年三月九日要舉行的中常委選舉為例,要選舉產生29名中常委衹有27人登記,這是從未發生過的情況。不僅未足額登記,一票就可保證當選。尤其參選者無任何一位縣市首長,立法委員衹有一位參選,多位參選人社會知名度低,這樣的窘況,足以說明中國國民黨的上層組織結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