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自貿區將在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上發揮重要作用 |
中評社╱題:勇挑“第一家園”重擔——福建自貿區成立五周年涉台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作者:盛九元(上海),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福建自貿區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在政策創新、資源配置和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全面落實“率先讓台灣同胞享有大陸發展的機遇”以及“同等待遇”的指示精神,結合31條、26條的頒佈以及福建76條的實施,以建構兩岸融合發展制度為重點,推動兩岸合作向高端要素(高科技、金融服務、人才流動等)領域拓展,為有效破解當前兩岸交流障礙、促進兩岸民眾直接交流、全面建構台胞登陸的“第一家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閩台間以自貿區為載體創新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推進閩台經濟合作的水平與層次,擴大自貿區的發展空間,而且也有助於進一步更好地實現兩岸融合發展。
2019年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語重心長地說到,“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這些重要論述為福建自貿區進一步深化對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福建自貿區的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作為全國對台工作第一大省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沿,在中國大陸的諸多自貿區中,福建自貿區是唯一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當作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的,因此,從自貿區設立以來,始終在對台合作領域“勇爭第一”、“敢創唯一”,多方探索對台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
一、以融合發展應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情勢
民進黨在2020年台灣地方選舉中再次獲得連任,進一步加劇了兩岸之間的對抗對立,台海和平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新的兩岸關係情勢也對當前的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課題。可以預判,2020年後,民進黨當局將進一步加大“倚美抗中”力度,在“文化台獨”、“教育台獨”、“法理台獨”、“爭取國際空間”包括“經濟台獨”等領域有更多的實質性動作,兩岸關係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推動的兩岸交流合作及融合發展政策將面臨嚴重的瓶頸制約:首先,台灣當局已確定“倚美抗中”的戰略,在兩岸交流上不斷強化相關的限制性舉措,造成“寒蟬效應”,進一步限制兩岸各方面交流的發展;其次,為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和疫後全球產業鏈調整的趨勢,台灣當局將在經濟上加大與大陸“脫鉤”的力度,這也將迫使台資企業對兩岸合作的態度趨於保守;第三,台灣企業雖具有強烈的開拓大陸市場的意願,但尚難以完全適應大陸經濟增長方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環境,並擔心在國際市場的既有份額受到大陸企業的競爭,這也是現階段兩岸經濟融合難以有更大進展的微觀因素。
面對2020年後台海的嚴峻情勢,中央始終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以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日講話為指導,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福建自貿區充分藉助自身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有效地配合中央關於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戰略目標,從兩個層面推進對台工作的開展:一是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結合青年創業就業平台建設和相關載體的完善,強化閩台經濟合作與交流交往,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進行各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二是推進兩岸合作各項政策的先行先試,有機銜接兩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台資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兩岸企業合作拓展海外市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全面承擔起中央在對台戰略上賦予福建的重任。
二、福建自貿區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
自成立以來,福建自貿區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對台合作領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有多項涉台政策試點在全國複製推廣,包括海關監管、檢驗檢疫、人才引進等。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率先擴大對台開放。根據總體方案賦予福建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自貿區積極放寬台資企業的准入條件和門檻。如“油脂加工”項目按原外商投資產業政策衹能合資且必須由中方控股,福建自貿區經過報批率先允許台商獨資,吸引了總投資1.5億美元的台灣佳格油脂項目落戶廈門片區。在兩岸服務領域的開放方面,積極促進台灣耀鼎人才中介、台灣钜太文旅、福建驫馬旅行社等300多項對台服務業項目落地,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深入推進兩岸先進製造業合作。推動先進製造業合作始終是自貿區對台合作的核心任務。最典型的案例是吸引依託科立視公司成立兩岸尖端材料研發合作中心,先後引進15名台灣科研人才,成功研發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菌超薄玻璃。
三是對台金融同業合作邁上新台階。截至目前,已經有4家台資銀行落戶福州,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彰化銀行福州分行成為全國首家開業即可辦理人民幣業務的台資銀行,並辦理首筆閩台銀團貸款5億元,投入福建自貿區建設。在全國5家台資保險公司中,有4家在福州市設立保險機構。福州片區還設立全國首家台資聯合保險代理機構。從兩岸金融業務合作方面看,福建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設立了總行級的對台業務窗口“海峽兩岸跨境金融中心”以及“對台金融服務中心”,在台資銀行跨境人民幣同業往來帳戶、同業拆藉等填補了多項兩岸合作空白。截至2019年底,海峽兩岸跨境金融中心已纍計辦理對台跨境收支420.15億元、對台融資169.38億元。在資本市場方面,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已纍計為74家次企業完成增資、股份轉讓金額3.6億元,有效拓寬了台資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在“台資板”中掛牌上市台企已達232家。2月27日,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設立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標誌著首家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正式落地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為後續福建自貿區在兩岸金融合作方面的先行先試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是完善台胞的“一門式”服務通道。為更好地服務台胞,掛牌成立了在榕台灣居民任職資格評審(試點)辦公室,開闢台灣地區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並在全國創造多項第一:在全國率先開展台灣居民在福州參加大陸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率先引入全國首家台灣社工及志願服務的NGO境外非政府組織、率先發起推動兩岸社工共建幸福福州等。此外,自貿區還在全國率先啟用電子台胞證、率先簽發非閩戶籍居民“一次有效往來台灣通行證”、率先實行非本省居民赴台旅遊免於提交暫住證、率先實行臨時來榕外省籍居民可在福州辦理赴馬祖旅遊通行證,創新推行兩岸出入境人員“無障礙、零等待”通關;對往來兩岸直航客輪簡化申報手續,允許免辦衛生控制書,實施電訊檢疫等。
五是創新台胞權益保護的法律規範。自貿區在全國首創台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建立“法院-自貿區管委會-台辦”聯動工作機制和訴調對接機制。2018年海峽兩岸仲裁中心成功審結第一起涉台商事仲裁案件,在仲裁過程中適用了台灣地區的相關規定,是兩岸法律界共同探索保護兩岸同胞合法權益的新嘗試。
六是實現貨物貿易通關全流程便利化。截至2019年底,自貿區相繼推出實施40多項對台先行先試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實現了包括貨品源頭採信、檢驗結果互認、快速便捷放行的全流程、全商品、全鏈條創新,用足用好ECFA項下的對台原產地優惠政策,成功打造貨物貿易通關便利化的“福建樣本”,充分發揮福建自貿區對台“窗口”和“樞紐”作用。
七是創新兩岸海事管理方式。包括全面開通運行兩馬直航,實現對台邊檢通關的柔性管理,同時深入開展對台出入境和來靠台輪出入境動態的大數據分析,福建各地推進對台工作提供參考,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八是助力台資企業抗擊疫情。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福建自貿區“急台資企業所急、想台資企業所想”,先後出台一系列相應的支持政策,分別從支持台胞返閩就業、緩解台企運營壓力、保障防疫物資需求等方面提供保障,包括按台胞回程機票(台灣至廈門高崎機場)票價的50%給予一次性交通補貼、對新招聘台灣員工(需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穩定就業且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1個月以上)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給予5000元/人的一次性補助、從2月1日至福建省新冠肺炎應急回應解除當月按台資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區本級留成部分的50%予以財政補助、對承租台灣創業園和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等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台資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免收2月至4月的租金等等,從而為台企復工復產“開路”,促進台企的穩定生產經營。此外,還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支持。在疫情期間,中國進出口銀行福建省分行批准了福建新佳鑫實業有限公司、泉州榮祺食品有限公司等兩家台企各1000萬元人民幣的專項貸款申請。這些舉措有效地幫助了台資企業克服疫情衝擊,全面實現復工復產。
三、進一步發揮福建自貿區優勢探索對台合作空間
經過五年的發展,福建自貿區已經在對台合作方面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現在,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情勢,仍須勇挑重擔,以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通過政策創新,探索對台合作的新空間。在這一大背景下,自貿區的深化對台合作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自貿區要為破解當前兩岸關係僵局探索新途經。在十九屆四中全會、2020年1月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中央始終強調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交往和融合發展的制度化建設、堅定反對台獨。在經濟方面,就是要以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應對台灣當局的“脫鉤”傾向。為此,福建自貿區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在政策創新、資源配置和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全面落實“率先讓台灣同胞享有大陸發展的機遇”以及“同等待遇”的指示精神,結合31條、26條的頒佈以及福建76條的實施,以建構兩岸融合發展制度為重點,推動兩岸合作向高端要素(高科技、金融服務、人才流動等)領域拓展,為有效破解當前兩岸交流障礙、促進兩岸民眾直接交流、全面建構台胞登陸的“第一家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閩台間以自貿區為載體創新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推進閩台經濟合作的水平與層次,擴大自貿區的發展空間,而且也有助於進一步更好地實現兩岸融合發展。
其次,自貿區需要打造“升級版”。從兩岸合作的區位對接和人文親緣角度分析,閩台在高端要素(高科技、金融服務和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是具有前瞻性、延伸性並能夠直接惠及普通民眾、特別是青年創業就業的有效模式,同時閩台在相關領域的合作也有助於提升福建整體的經濟與產業發展層次,並為“金廈一體化”創造有利條件。從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情況看,無論從深化經濟合作、遏制台灣當局的“脫鉤”政策,還是加強兩岸全方位交流的力度看,自貿區對台交流合作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儘管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層次和規模仍高於福建,但發展中的制約瓶頸也非常明顯,需要通過拓展與大陸合作實現發展的突破,尤其是在應對疫情後全球產業鏈調整的新趨勢。因此,福建自貿區需要更有效地擔負探索對台合作新模式的重任,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探索實現“新四通”的可行途經,通過平台對接與政策創新,打造自貿區對台合作的“升級版”,促進兩岸人員交流與產業的全面對接,提升合作層次與水平,在此基礎上,為推動“金廈一體化”,更有效地發揮自貿區應有的功能與角色。
五年的實踐證明,福建自貿區在兩岸合作與產業對接中的前沿、平台與窗口建設方面發展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情勢,福建自貿區的建設需要在既有基礎上,更有效地發揮融合發展的交流平台、合作載體和工作樞紐功能,進而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建設、促進民間的全方位交流和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福建示範案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6月號,總第2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