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為“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夥伴關係”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召開 |
中評社╱題: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觀點綜述 作者:郭至君(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中評智庫基金會國際部主任
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共同舉辦,主題為“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夥伴關係”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召開,來自亞洲、大洋洲、美洲、歐洲、非洲,眾多防務部門領導人、軍隊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熱烈探討國際安全形勢,為現今各類防務安全議題獻計獻策。
2018年東亞格局風雲變幻,韓朝實現突破性的互動,東亞地區不少國家之間都實現了突破性的雙邊互動,當然,中美兩個大國在亞太地區的角力也讓擔憂的聲音甚囂塵上。10月底,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共同舉辦,主題為“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夥伴關係”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召開,筆者全程參與了此次論壇,發現很多中方專家學者抓住了這個國際防務與安全的大平台,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出來並與他國專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中美關係、台海問題、中日關係、朝鮮半島等涉及到東亞地區防務與安全的重點問題都在本屆北京香山論壇上有充分的闡釋,現將其中一些重要的觀點綜述如下:
一、中美之間未到“新冷戰” 需多溝通
中美雙邊關係在2018年產生的一些變化是本屆北京香山論壇上的一大焦點。儘管去年的“習特”北京會晤採用了“國事訪問+”的規格,但中美關係之後的走向卻不盡如人意,美國年初的幾項報告內,已經將中國定義為“修正主義國家”以及“美國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不僅如此,之後又對中國實施加徵關稅的措施,引發兩國貿易爭端,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前,副總統彭斯還發表了通篇指責中國的演講,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一些人甚至將中美目前各個領域存在的摩擦定義為“新冷戰”,對兩國關係評判的悲觀情緒一時擴大。對此,筆者在北京香山論壇上與多位專家 探討交流,發現了他們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中美“新冷戰”言之過早,兩國需要溝通把控。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對中評社表示,現在軍事上有一些摩擦,談不上對抗。意識形態方面應該說談不上競爭,因為中國還沒有在全世界鼓吹不同的意識形態,衹不過是在講中國的經驗值得別的國家去參考。經濟上雙方的關係還是非常密切的,那麼美國有一些人在推動中美脫鉤,但是在文化程度上這個能實現也很難說。所以短期內要進入冷戰的狀態好像還不太現實,可能性還不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指出,當前的中美關係,不能下結論說中美進入新冷戰,這個觀點肯定是不對的,嚴格地講現在中美關係是處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大家在選擇歷史本身或者決策本身。有一點很清楚,如果新冷戰打起來,對美國肯定也沒有好處,當然對中國也沒有好處。中國對美國需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
華南理工大學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對中評社說,冷戰所謂的“戰”有兩方面,衹有一方面是戰不起來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會不會冷戰取決於中國如何回應。“有沒有冷戰在不取決於美國,即使美國想打冷戰,但中國不回應,就沒有冷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儘管中美關係不好,但還沒有到“新冷戰”的狀態。不過縱觀全局,中美關係在未來十年都會比較糟糕,大家要做好準備。未來中美關係競爭面一定占到上風,而且這個是長期化的,主要是美國無法接受中國的崛起,對華定位已經改變。
上海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對中評社說,中美雙方可以通過交流、談判解決雙方存在的問題,包括貿易上的問題。交流、談判可以是各個層次的,也可以是最高層次的。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顧問姚雲竹退役少將告訴中評社,在穩定中美關係方面,通過本次香山論壇可以看出,中國還是主張通過和平的方式,加強溝通、保持信任,或者建立信任,讓所有的溝通渠道保持通暢和開放,避免意外的危機影響中美關係大局,“我覺得這個信息傳遞得還是蠻強烈的。”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副會長、退役少將徐南烽對中評社表示,中美關係當前正處於一個困難的時期。但是從中國方面來說,當前依然秉持習近平主席宣導的新型國家關係的理念。希望中美之間能繼續沿著不衝突不對抗的理念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研究員劉琳對中評社說,現在提“新冷戰”這個說法為時過早,中美之間還遠沒有到那個階段,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來進行對話和合作。
可見,中美兩大國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尚未到危言聳聽的“新冷戰”狀態,但確實隨著中國的發展,中美關係面臨了新的挑戰,也面臨著建構新的大國關係的訴求。但不管怎麼說,中、美兩國都不應是彼此的敵人,“合則共贏,損則俱毀”的道理雙方都應該清楚明白。可以預測,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中美之間的競合關係中“競”的一面一定會比較多,但雙方應該清楚對方的紅線,重視溝通,把控好度,不要因為“競”而捨棄了“合”,否則得不償失。
二、美頻打“台灣牌” 測試中國底線 需留意
2018年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動作頻頻,甚至可以說是到了一種“毫無顧忌”的水平,先是通過了包含“評價美台兵艦互訪的能夠性”等涉台條款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後又簽訂了鼓舞美台官方交往的“與台灣交往法”,7月和10月,美國軍艦更是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兩次“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國際水域”……如此種種做法,無疑助長了島內台獨勢力對美國的一些臆想。在本屆的北京香山論壇上,對於台海問題,很多專家學者也對中評社進行了表態。
上海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台灣搞“法理台獨”或者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就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國就要採取強硬的反制措施,“美方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理解‘一個中國’政策的重要性,但是美方還有一部分人在極力打擦邊球,或者乾脆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來使台灣問題的局勢更加緊張。”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表示,這些人基本上就屬於現實主義者,認為中國的崛起必然要挑戰美國的利益和特權,所以美國必須得回應,他們認為過去回應得不夠,現在要強烈地回應,美國越來越頻繁地打“台灣牌”,刺激中國。
華南理工大學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對中評社表示,美國不會真的保護台灣,台灣問題如何解決還是要看中國自己怎麼做。如果中國做什麼都是去回應美國的話,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中國要有自己的立場和紅線。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副會長龔顯福退役少將表示,因為在美國看來,中國的發展是對美國的重大挑戰,所以美國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在各個方面採取一些不利於中美兩國關係的措施,包括台灣問題。長期以來,美國把台灣問題作為一個制約中國的一張“牌”。當前這個大的背景之下,美國可能在台灣會有更多的動作,“這也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研究員劉琳對中評社說,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種種作為和中美之間的大環境相關。至於美國會否在台灣問題上突破中國的底線,我覺得美國還是會慎重考慮的。因為,畢竟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而且非常清晰,非常堅定。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國近來在台灣問題上的系列動作是在不斷地測試中國的底線和界限在哪裡。但是美國能否突破這個,我個人覺得可能還不至於。
總結來說,沒有美國的全方位支持,台獨權力就難以繁殖坐大、有備無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特朗普上台後連打“台灣牌”,更多的是出於美國自身的權力和長處考量。也即是說,更多地表現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戰略焦急,是一個傳統超級大國為維護天下霸主地位而對戰略對手實施的圍堵和遏制。但是美國需要明白,台灣問題是中國不可過度碰觸、一再逾越的核心利益,“擦邊球”打多了也可能會削到肉,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這樣思考是極端短視也是極具風險的,結果必然是既害人、更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