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存在新的合作空間與發展動力
回顧兩岸關係的歷史過程可以看到,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台灣企業在大陸找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當時,由於大陸與台灣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台商帶著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來到大陸,大陸則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大陸與台灣在經濟、社會領域存在的落差產生了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巨大動力,找到了兩岸合作的空間。然而,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兩岸之間在許多產業的差距在快速的縮小,大陸的勞動力成本也迅速上升。兩岸的產業合作也逐步由合作轉向競爭。如何尋求兩岸合作的新動力,如何拓展兩岸合作的空間成為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
今年的雙城論壇以“展現城市活力”為主題,以醫療衛生、青年交流、文化、交通、智慧城市為子議題,就現代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對話交流,開展合作。這將為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找到新的合作空間,尋求新的合作動力。因為,這次雙城論壇討論的各項議題都是兩岸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議題,而且,應該看到台北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垃圾不落地,無線網絡涵蓋整個城市、社區衛生醫療等方面。大陸在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面臨了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有很大的發展市場。在城市治理方面,兩岸可以優勢互補,重新找到合作的空間與動力。
蔡英文的政策主張與施政顯示
政治現實與理想狀態存在巨大落差
(一)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講”中仍然采取與大陸立場背道而馳的政策主張
觀察蔡英文的就職演講,可以看到,一方面,蔡英文在兩岸關係方面做出了一些調整。針對“九二共識”蔡英文表示“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兩岸應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針對執政後的兩岸關係,蔡英文承諾“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承諾“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⑦;另一方面,整篇就職演講是以台灣為主體來規劃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刻意回避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經濟發展方面,蔡英文企圖擺脫大陸因素,追求台灣在經濟領域的自主性,表示“要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⑧。在國際參與方面,蔡英文執政後將以台灣為主體尋求實質參與國際社會,表示“在外交與全球性的議題上做出貢獻。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要讓世界走進台灣”。
蔡英文在演講中用隱晦的方式,十分堅定地從歷史與未來兩個層面表明了改變兩岸關係現狀的企圖。在歷史認同方面,蔡英文表示,“要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來處理過去的歷史”,“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針對台灣社會、兩岸關係的未來蔡英文在結語部分宣示,“只要這個'國家'的主人,有堅定的信念,新時代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誕生”。“從這一刻起,這個'國家'的擔子交在新政府身上,我會讓大家看見這個'國家'的改變”。“我們在2016年一起把'國家'帶向新的方向。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因為參與台灣的改變,而感到驕傲”⑨。蔡英文明確表明了未來改變兩岸關係現狀的強烈企圖。
(二)民進黨執政後通過各項具體施政措施積極落實其分離主義理念
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大陸不僅在聽其言,瞭解其各項政策主張,同時,也在觀其行,關注其各項具體的施政措施。從民進黨執政後短短4個月的施政過程來看,民進黨沒有針對台灣民衆迫切希望的經濟與民生議題做出努力,而是從狹隘的台獨意識形態出發,推動落實分離主義理念。
7月18日,針對大陸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蔡英文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設定期限,要求台灣政府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的條件,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⑩。對於蔡英文的講話,台灣中央社發表社論指出,“蔡英文首次在國際媒體完整表達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立場和理由,可以想見,未來的兩岸關係只會更加嚴峻。”同時,在文化領域推動“去中國化”,正式廢止“微調課綱”、“學生審議課綱”、對“反服貿學運”人士撤回刑事訴訟,宣揚“原住民史觀”;在經濟領域推動“新南向政策”,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規劃“東盟與南亞研究智庫”,試圖通過“新南向政策”人為降低兩岸經貿聯系;再次鼓勵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針對台獨勢力“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訴求,不僅民進黨的重要幹部給予支持,台灣執政當局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也表示,“關於台灣強化國際參與,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各國際組織參與,國安團隊都有研議”。為了順利推動分離主義路線,民進黨執政後,針對國民黨推動“轉型正義”,在立法院主導通過了“不當黨產條例”,企圖以政治手段消滅國民黨,壟斷台灣政壇。
民進黨執政後的一系列施政行為,不僅加劇了兩岸的猜忌和不信任,讓兩岸關係不確定因素增加;而且導致台灣民衆的不滿情緒普遍上升。即使是帶有親綠色彩的民調機構所做的民調結果也顯示,蔡英文的正面評價大幅下降,負面評價直線上升。
結論
通過總結此次雙城論壇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大陸與台灣完全可以找到新的合作空間與發展動力,以新的模式保持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推動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前提是兩岸雙方能夠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進而采取相互尊重、相向而行的方式,針對對方的關切釋放真正的善意,從而建立政治互信。
然而,對比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與蔡英文當選台灣領導人之後的言論與行為,就會發現蔡英文與柯文哲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是明顯不同的:柯文哲作為台北市長,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對於台北市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希望借助大陸因素帶動台北市的建設與發展,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與大陸相向而行。而觀察民進黨蔡英文重新執政後推行的台灣發展戰略,就會發現民進黨執政當局在兩岸政策方面的調整,只是在台灣主流民意、中國大陸以及國際社會壓力下的產物。民進黨仍然回避兩岸關係對於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仍然試圖推行分離主義路線。這是柯文哲模式難以在兩岸政治現實中得以複制的根本原因。
註釋
①《習近平兩會重申台灣問題引熱議》,2016年3月6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
②《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總比一家仇好》,2015年3月27日,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③中評社:《柯文哲首度開大陸小組會議:促交流、增善意》,2015年3月27日。
④中評社北京電:《嚴安林:蔡英文無法模仿柯文哲登陸模式》,2015年8月23日。
⑤《周志懷:兩岸關係發展需突破“協議拉動型”模式》,新聞中心——中國網,2011年3月23日。
⑥《台北市長柯文哲:創業應當“民間先行,政府支持”》2015年8月19日,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tw/shipin/2015/08-19/news592274.shtml。
⑦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全文)http://www.CRNTT.com,2016-05-20。
⑧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全文)http://www.CRNTT.com,2016-05-20。
⑨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全文)http://www.CRNTT.com,2016-05-20。
⑩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問答全文,http://www.CRNTT.com,2016-07-2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2月號,總第22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