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武軍是舟山民宿界大咖。到小嶴創業,看中的是這裡獨有的清靜。村里的老屋,歷史最悠久的可追溯到清末民初,但已不同程度破敗……為了保住這份純粹的鄉愁,武軍在改建過程中選擇了高難度的做法。
建石屋,他選擇幹砌法。這是一種不用水泥的石屋建築法,費工費力,當地已少有人會做,會做的工匠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老屋內的碗橱、雕花床、水缸、甕一並保留了下來……民宿,呈現的就是當地的民俗和風情。
“應該說小嶴民宿帶給東沙的不僅是環境和外貌上的改變,還有一種人文氛圍和品牌效應。”虞平國說,小嶴民宿經過了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參與兩個發展階段後,在第三期項目迎來了本地人的“加盟”——81歲的史老伯如今是小嶴民宿三期項目的“股東”之一:在寧波經商的兒子投資數十萬翻新老屋,通過委托經營的方式試水民宿經濟,這也是小嶴村村民參與民宿經營的第一個樣本。
事實上,東沙始終不忘留住古鎮最珍貴的鄉愁記憶:遊客接待中心、遊客廣場、沿街民房,所有建築的外立面都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用木板、黑瓦、白牆營造出年代感;在每一個路口竪著為遊客指示方向的標識牌,製作原料是採購來的老船木……留住鄉愁記憶,東沙同時在體驗項目上做文章。從漁民“休漁謝洋回籠酒”衍生而來的千人宴,到每個周末固定的非遺文化展示,老底子的舟山記憶往往最受外地遊客歡迎。
轉過東沙古鎮橫街與人民路的路口,“一見書吧”“東沙角酒吧”,為古鎮旅遊添加了一抹亮色;在金維映史跡陳列館對面,“海邊人家”海鮮館今年新開張。以前房子白白空著,現在村民已經不願意租掉或者賣掉了。小嶴民宿往東,高廠墩民宿主打高端路線;古鎮里,國際青年旅舍瞄准年輕人,林家大院民宿、互助弄民宿今年也開門迎客;自由弄里,一家民宿正在裝修。特色民宿如今在東沙可謂遍地開花。
“更多的項目正在和投資商接洽。”虞平國透露,來洽談的投資商為數不少,但引進什麼項目,卻遲遲沒能確定。“想想是又頭疼又高興。投資商多,說明我們山好水好是一塊寶地,但越是寶地就越要慎重,一定要選對選好,讓有限的資源最大程度地造福東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