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期待,治理揮發性有機物能成為繼脫硫、脫硝之後又一個大氣治理“掘金帶”。事實上,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管理仍面臨一系列問題。
排放量核算操作困難。“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的關鍵,是如何核算排放量。”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副秘書長、防化研究院研究員欒志強介紹,目前各地普遍反映原有的計算方法過於複雜,因此借助行業協會、企業力量,或借鑒國外計算方法,研製適用於我國國情的計算方法是當務之急。
在他看來,石化和包裝印刷行業正是解決了“怎麼算排放量”的問題才成為首先試點的兩個行業。“制定揮發性有機物相關地方標準、技術指南,推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的先進技術、建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檢測監控體系等手段,都是目前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的方向。”欒志強說。
收費範圍有待確定。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郝鄭平看來,揮發性有機物的收費範圍需進一步明確。在環保領域,排污收費大多需要落實到具體污染因子的徵收。目前,國內針對苯、甲苯、二甲苯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的較多。但根據規定,對揮發性有機物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已經徵收排污費的,應當將其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中扣除。
浙江對此已進行相應探索,目前已制定發布《生物制藥工業污染排放標準》《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制鞋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在報批。下一步,還將針對化纖、橡膠等行業制定具體排放標準。
市場潛力催生千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