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進黨當局擺脫不了力量對比不斷弱化的綫性進程
歷來形勢比人強。物質條件支撑力和社會組織動員力推動大勢轉化,是謂“力量對比”。當前,兩岸力量對比越來越懸殊地向大陸一方傾斜,台灣當局能打的“牌”越來越少,“民主牌”是軟飯,不是硬實力。僅就台灣某些人自以為有些優勢的教育、科技、高端製造業情況作對比:權威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2021年度排行榜二百強高校中,中國大陸7所,香港地區5所,台灣地區僅1所。2020年度nature指數排行,中國大陸名列世界第2,在榜單中提升最快,進逼美國,台灣第21,持續下滑,量的差距更慘不忍睹。中國大陸高端製造產業整體占優、空白不多,台灣空白比比皆是,僅個別如芯片製造、封測和數控機床等占優,但處於被快速趕超路上,筆者曾就芯片問題專門請教華為高層,答案令人興奮;就社會動員而言,全球公認,這次抗疫再次顯示出中國大陸的社會治理能力和實力無與倫比。
時下,台獨分裂勢力寄希望於藉助美國力量平衡與大陸的力量差距,但這是一種透支、自殺的行為;透支著台灣人民的實際利益、資本勢力的商業利潤、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不可持續。民進黨當局大肆購買美武器裝備、忤逆民意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美牛,就是透支的最新例證,美國要榨盡你最後一滴血。遠交近攻是大國策,不是弱實體能玩的。燕國傍秦伐趙、南宋聯元攻金,外國如波蘭數次亡國、格魯吉亞頭破血流,殷鑒比比皆是。
三、民進黨當局無法掙脫反對力量制衡這個結構制約
或許有人質疑,台灣不是已經全面綠化、民進黨“一黨獨大”了嗎?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7月的民調顯示,27.7%台灣民衆支持“獨立”,“急統”支持率僅0.7%;67%衹認同“台灣人身份”,40歲以下年輕人尤甚;偏好國民黨的僅15.8%,偏好民進黨的為36.8%,偏好相對中性民衆黨的為5.5%,更激進的時代力量偏好率達3.3%,而新黨支持率微乎其微。但這是暫時現象,民進黨不可能江山永固、為所欲為,這是台灣的政治體制、歷史遺留、社會積澱、利益格局及外部影響諸因素綜合成就的結構性約束所致。
台灣采取西方政治體制,脫離不了“左右之爭定大局,中間派偶爾掌權但較難長久”這個基本規律。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在剝削基礎之上,通過層層盤剝、物質激勵,實現高效率、快發展;藉助釋放利益、節制資本,維持社會穩定、平衡民衆怨氣。故所謂“傾向上層”的右派政黨與“傾向中下層”的左派政黨輪流坐莊,是其經濟發展與社會平衡矛盾運動的重要體現,台灣亦然。民進黨與主要反對黨所謂左右之爭,是政治制度的結構性需求。民進黨的對立面——藍營、部分中間勢力,他們很多人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够享受大陸改革開放紅利;反對或不支持“台灣獨立”,能够從兩岸必然統一的現實主義邏輯思考台灣前途命運問題。即便備受爭議的中國國民黨9月6日全代會通過的兩岸關係論述,也提出反對“台灣獨立”,沒有徹底放棄“九二共識”。更何況民進黨最醒目的旗號建立在台獨這個幻覺基礎之上,總有一天會被全體台灣民衆所拋棄。
四、台灣軍隊無力改變逢解放軍必敗這個必然結果
8月17日,有一則來自台灣的報道,台空軍司令部嚴令執行應對大陸軍機任務飛行員,不得先敵開火,否則法辦。後來消息表明,這個報道不假。“不挑釁、不怯敵”“不畏懼、不迴避、不示弱”,是台軍政當局和高層常態化表態,是長期政策、不得已而為之。台灣是一塊死地,置於死地而後生是有條件的,就是信念、勇氣、士氣、兵力和後方。兩岸交戰,台灣地區軍隊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台軍歷來是解放軍手下敗軍,官兵普遍怕打懼戰;成員思想觀念多元,缺乏統一意志;數量質量全面劣勢,未來持續加深;台島、外島、離島全縱深處於解放軍密集打擊可及範圍,沒有一寸可靠後方;社會高度撕裂,難以同仇敵愾(近期民調顯示,近半台灣民衆不願上戰場);外援變數極大,友不靠譜、遠隔重洋、緩不濟急、備受牽制。歷史上,台軍及其前身在與解放軍作戰中,其外援強勢從來也沒能挽救其政治上的倒行劣勢、道義上的悖理劣勢、軍事上的懼戰劣勢、社會上的離心劣勢。衹有民進黨極端政客在宣揚“掃把對抗解放軍論”、靠發表極端言論吸粉掙錢的“館長”之流聲稱“大陸有種打過來”,島內理性人士則不無憂心地告誡“首戰即終戰”、“美國不會來”。
戰時美軍會不會馳援?本人這裡不便下結論,談點現象。衆所周知,這段時間美一些勢力在鼓噪將這個問題以法律形式清晰化,就是聲明美“必救”,以懾止中國大陸逢“獨”所必攻,其邏輯出發點是自信解放軍不敢與美軍打仗。但另一派則認為,對台軍事介入政策透明化是一種盲動、短視行為。9月4日,美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蔔睿哲指出:美國政府說什麼是重要的,但美國所做的和能够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說我們將在任何情況下保護台灣不受攻擊,但沒有足够的軍事能力來履行這一誓言,那麼這種宣示的政策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意圖呢?” 8月18日,美前助理國防部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被問及“如果到了北京對台采取軍事行動的最後關頭,美國支持台灣會延伸到什麼程度?”,答道:美國雖然有法律要求美國自己維持防衛台灣的能力并提供台灣自衛能力,但美國并沒有前去防衛台灣的法定承諾,唯一可決定是否為台灣而與中國大陸開戰的是美國總統②。美國內部這種爭論或許說明,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決策者可能還舉棋不定。當然,軍隊不會不備,任何一方亦如此。11月中旬,特朗普正式宣布,要把世界各個戰地的美軍撤回來。
料敵從寬看,將來不排除台軍有機會偷叮一口,但是下一步怎麼辦?怎麼收場?衹有滅亡一條路,所以它不敢叮解放軍半口。解放軍有絕對的意志、絕對的把握,乾淨利落消滅一切台獨。台灣能不能打下來始終就是個偽命題。對解放軍而言,從來沒有能否打下來的問題,衹有代價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唯一一支曾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軍隊作戰并從未失敗的軍隊。
或許有點欣慰的是,目前台灣地區這支軍隊依然公開反對台獨,包括其高層在民意機構依然這樣表態。進一步看,筆者也期望未來兩岸軍隊還能重演攜手并肩、共禦外侮的歷史。衹要對岸軍隊始終堅決反對台獨、不為台獨而戰,就有希望。
五、台獨分裂勢力無從抗拒中國必然統一這個歷史宿命
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台獨分裂勢力、國際干預勢力主導不了中國歷史進程。中國必然統一,中國正在走向統一,兩岸分離不過是中國漫長歷史一段插曲而已。評判國家統一工程進度,要看大局、觀大勢、把大節。從整體戰略態勢看,勢在誰手中誰就是歷史的主宰者。以某一方面、某一時段、某一側面的民意做指標,似乎支持統一的少了、贊成台獨的多了,某些工作就失敗了、和平統一就無望了、大戰就不可避免了云云。這是形而上學看法。
何為勢?勢是以綜合實力為後盾,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乃至網絡空間等諸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攻守進退狀態及其趨向。當勢發展到某種程度,就會斷然下定決心,任何民意都會如流水一般追隨而來。判斷兩岸統一是越來越近了還是越來越遠了,不是看幾個民調指標,而是看勢。一槍不發是和平統一,沒有大打出手也是和平統一,萬箭待發同樣是和平統一,某些非和平手段運用也未必不符合和平統一邏輯範疇。當國家戰略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使得實現統一的代價在國家綜合實力中占比達到臨界點,就是終局佳機。當然,如果其間分裂勢力鋌而走險,大陸將不惜代價維護核心利益。對此,民進黨不少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始終不敢掀底牌,而是寄希望於“溫水煮青蛙”,耍小聰明、希望拖延時間以待變局。但是,“急獨”固然導致急統、極度“挾洋自重”會招致毫不留情痛擊,而拖以待變、時間換空間也是有限度的,當“漸進式台獨”的纍積效應達到臨界點,大陸必會斷然出手。台北論壇秘書長華正豪8月16日在聯合報撰文《台灣戰略角色的轉變:由守而攻》指出,如果民進黨再玩下去就會把台灣玩成下一個某地(戰亂衰敗之地)。
挑戰兩岸和平,挑戰兩岸穩定,挑戰兩岸交流,挑戰兩岸合作,挑戰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歷史的逆流,必須予以集火痛擊。我們要堅定信心、沉著應戰,堅守紅綫、敵進我進,既不被美國政客的蠻橫囂張行徑所“怒而興兵”、民進黨當局的魑魅魍魎伎倆所“慍而致戰”;也不能讓美國政客誤以為可以步步進逼、台獨誤以為有隙可乘。要堅守國家核心利益的清晰邊界,使各類對手的每一次挑戰都付出相應代價。還是2004年“517聲明”那句話: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國人民面前,沒有任何事情比捍衛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更為重要、更加神聖。
注釋:
①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第七版P 36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②《美前高官:沒有法定承諾防衛台灣》中國評論網2020年8月19日今日頭條。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2月號,總第27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