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第九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評析與三國關係展望
http://www.CRNTT.tw   2024-11-11 13:00:21
朱鋒
王俊生
張勇
 
  最後,對於中日韓三國如何在美國施加的壓力下面向未來,增信釋疑,我提出六點建議。

  首先,必須保持與加強三方高層交往和戰略對話,增進領導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和信任,增強戰略互信。為此要努力保持三國領導人會議及三國外長會議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應該早日恢復中國與日、韓兩國之間最高領導人的雙邊互訪與對話。此後,中國與日、韓防務領導人的雙邊對話交流也應提上日程。

  其次,切實擴大加強三方人文交流,改善民間感情,夯實國家間增信釋疑的民意基礎。為此必須加強公共外交、智庫交流及各種民間交流;儘快擴大相互間的旅遊;把三國將持續兩年(2025-2026)的文化交流年活動做實、做細、做好。

  第三,將上述二者結合起來,促進中間層的對話,即所謂“抓兩頭帶中間”的做法。始終保持三國政府部門工作層的對話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三方及雙方討論的議題應該從經濟發展、環境治理等低層級的政治議題逐步擴展至政治安全等高層級的政治議題。

  第五,加強與日韓兩國的安全危機管理機制建設,加強各種軍事安全信心措施的建立,積極主動運用好中日韓之間的熱線。

  第六,今後無論遇到怎樣的嚴重分歧與摩擦,在開展必要鬥爭的同時,應盡力保持從上到下的各種對話機制,並始終避免採取單邊制裁的做法,否則不僅無法增信釋疑,而衹會加大加深分歧、誤解和誤判。

  總之,三國間持續開展多邊、多領域、多管道、多層級的交流合作將至關重要,這是三國增信釋疑的根本之道。

  達巍:謝謝張老師,張老師分析得很系統,對中日韓三邊領導人會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它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地區局勢困難之下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很好的分析建議。

  朱鋒:中日韓應從新視角構建新合作機制

  首先感謝清華戰略中心的邀請,剛才沱生老師講得很全面了,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是對所列的問題做一個回應。

  一、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到底帶來什麼樣的積極影響?我認為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中日韓三邊合作機制建立到現在25年了,三邊首腦會晤通常也是展示整個東北亞地區加強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的政治動力,時隔四年半重新恢復,使得中日韓三邊合作在經歷疫情後能夠步入正常軌道。另一方面,面對現在東北亞局勢嚴峻複雜的變化,中日韓三邊首腦峰會確實也提供了三國之間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三邊對話溝通舞臺,也可以進一步加深三國之間的高層坦率、真誠,就當前各種挑戰問題進行直接的溝通,第二個意義就是對話機制尤其凝聚和提升中日韓的三國溝通和共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積極態勢。

  二、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個人很坦率,這個意義當前幾乎不存在。首先,現在在日韓外交和安全議程上,美日韓的三邊合作已經完全壓倒性地超越了中日韓的三邊對話。其次,當前韓國和日本都已經明確把中國定義為全球性安全的最大挑戰,韓國現在已經完全打破了原來在台灣問題上不干涉的基本原則和立場,在各種雙邊、多邊場合談論台灣問題。再次,從目前來看,韓日已經幾乎全面介入美國主導的高價值產業鏈對華脫鉤斷鏈的進程。所以,無論是在地緣經濟領域還是地緣戰略領域,韓日現在在中美間的選邊站隊已經非常明確化、清晰化,對這樣的突出問題,中日韓三邊首腦會晤的現實意義和作用依然很薄弱。

  三,面對美國戰略施壓的背景下,面向未來如何加強中日韓之間的增信釋疑?這個問題是擺在中日韓三邊關係中的突出話題,對三國來說必須要拿出非常明確的主張。

  第一,面對美國對華的全面戰略打壓,日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在中美之間的積極的、緩和性的、建設性的溝通和協調作用?如果日韓衹是一味站在美國一邊,中日韓怎麼可能增信釋疑?所以,現在日韓對於中美關係的質變,基本的政治、經濟、安全幾乎是一邊倒。雖然日韓都強調不會完全和中國脫鉤,但問題是對於現在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基本態勢長期化、地區化的大衝擊下,日韓仍然缺乏清晰的有關在中美之間如何增強大國合作協調的這樣一個明確的政治立場,相反在一系列的安全問題、高科技問題上,對美國的選邊站隊日趨明顯和傾斜。

  第二,如果在目前CPTPP框架下,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的談判前景已經完全被取代,那麼中日韓還會有三邊自貿協定嗎?這個需要明確。

  第三,現在針對彼此共同關注的烏克蘭危機、朝鮮半島穩定以及台海局勢,如何能夠形成明確的中日韓的溝通對話和協調機制?目前看這三個議題是不能分離的,因此三國之間必須在這三大安全議題上形成一個溝通、協調和重啟相互之間政策信心和合作舉措的新進程。現在看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我們堅決反對重回朝鮮戰爭時代,我們不要北方三角(中、俄、朝),但是現在南方三角(美、日、韓)已經形成,這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取捨問題,而是要建立新視角、新平臺,對地區安全問題要有新的協調關注甚至某種程度的合作的問題。

  達巍:謝謝朱老師。朱老師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期待大家可以往下繼續深化討論。

  王俊生:尹錫悅政府下中韓關係難改善的三大原因

  首先感謝清華大學,感謝中評。剛才兩位老師的發言對我啟發很大,我主要談三個方面,一是怎麼評估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二是評估會議得以舉行的動因,三是前景展望。

  總體來看,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果是超出預期的。第一,發表了內容比較豐富的宣言,《聯合宣言》共38條,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機制化建設、經貿合作、地區意義,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第二,觸及到了比較敏感的話題,例如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磋商、加強產業鏈合作等,雖然實際操作層面很困難,但至少沒有迴避這些敏感問題。第三,中韓舉行了比較成功的領導人互動。那麼,既然這次會議超出預期,原因在哪裡?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國不願意看到地區的冷戰格局,希望避免東北亞的陣營對抗的考慮。

  這次領導人會議有積極意義,即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中日韓關係,但不要誇大,制約三邊開展實質性合作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我們看到,召開過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後,5月31日、6月2日韓國又在公開場合提及台海問題,中日韓的副部長級2+2會議開完以後,韓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又再提南海問題。所以,尹錫悅政府一邊倒向美國的政策是戰略舉措,不會因為國會選舉結果而改變,至少在尹錫悅執政期間中韓關係改善的前景並不樂觀。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安全上與中國的分歧加大。從韓國角度看,過去對我們依賴和期望比較多的就是朝核問題解決。但現在看,在朝核問題上尹錫悅政府和我們合作的動力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尹錫悅政府認為中方不僅不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反而在所謂的“袒護”朝鮮,覺得和中方在這個問題上有本質分歧,但凡是遇到朝鮮發射導彈的情況,韓國就第一時間找到美國、日本面對面溝通,因此可以看出,在安全問題上中韓雙方分歧是非常大的。

  第二,在產業鏈上對中國去風險。這不僅僅是在政治戰略層面倒向美西方,也是把經濟安全化、意識形態化,這一點中國已經多次公開提及不能把經濟安全化,但實際上韓國就是這樣做的。

  第三,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領域倒向美西方。1992年中韓建交就是超越價值觀分歧的,但現在從韓國的角度看,從價值觀、意識形態上對中國的排斥感沒有任何掩飾。

  綜上可見,尹錫悅政府主要在說服中國,而不是想實質性改善對華關係,中韓關係根本性改善的基礎還非常薄弱。

  達巍:謝謝俊生老師。他從中韓視角對兩國關係的變化、對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召開的意義、問題和局限性進行了分析,從這個視角看的確值得深思,中韓關係為什麼變成這樣?尹錫悅政府的對華政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會有多長期?都值得我們觀察。

  張勇:正視失衡 重視“鄰交”

  感謝邀請。評估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現實意義,可從縱橫兩個視角看,從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機制的時序這個縱的方面看,三國重新聚在一起殊為不易,在美國對華競爭的背景下,能坐下來談就是進步。既要看三方談了什麼,還要看會議期間雙邊會談時有哪些關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多年得以重啟,三方領導人都強調要面向未來。從橫的方面看,東北亞地區至少有兩駕馬車,中日韓、美日韓這兩駕馬車呈現相對失衡的狀態,特別是在安全與戰略問題上美日韓機制化程度不斷加深,排他性逐步加強,對地區安全的挑戰性日益明顯。

  考慮東北亞國際關係時不能離開美國,美國因素正深刻影響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和主要國家的對外政策。美國傳統的與盟友合作方式是扇形結構,也叫軸輻結構,現在逐步演化成網狀結構,加大了推動小多邊主義的力度。美國對華保持高壓,強化了對日韓的牽引,兩國也提升了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日韓政策行為一方面受國際格局、國際秩序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國內戰略文化特別是國內政治的影響。現在日韓對國際格局及國際秩序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戰略安全上對我國並非有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