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網評:中國的寬容以主權為底線
來源:中國網 作者:張弦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里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1987年,鄧小平為了安撫香港人,未準備講稿就親自到《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他說香港基本的政治和管理制度50年不變,香港人仍然享有高度的政治自由。但也強調香港民主的底線,“假如把言論變成行動,打著民主的旗號跟大陸對抗,北京就不得不進行干預……在發生嚴重騷亂時才會動用軍隊。”
鄧公此言,用來注解香港國安立法決定橫空出世的原因,再合適不過。香港國安立法所針對的問題,是部分港人所謂的“民主”訴求超越了底線,挑起了主權之爭;其方式超越了和平示威,滑向暴力恐怖主義深淵。出台港版國安法的決定,體現最重要的意義是向世界亮明了一個態度:中國的寬容,以主權為底線。
香港問題形成並非自發
歷史上的香港曾是一片愛國人士匯聚的熱土。孫中山領導民主革命期間,香港既是革命思想傳播的策源地,也是武裝起義的基地。抗戰時期,香港又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活動中心,社會各界積極為抗戰募資,組建回鄉服務團。新中國成立後,每有重大災禍,港人均高度關切大力支援。親歷歷史的老一輩香港人,雖可能政治訴求有差異,但仍統一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
故而今日香港之亂,根源不在於內,而在於外。英美兩國出於各自目的,在不同時期,用不同方式設計布局、推波助瀾了香港今日之變。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布後,英國自知維持對香港治權無望,於是精心布局埋下禍根。撒切爾夫人清晰地表述這一計畫為:“談判如果沒有進展,便應在香港發展民主架構,我們的目標是在短時間內讓香港獨立或自治,仿如我們以前在新加坡的做法。”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宣布政改方案,一方面大力培植“親英派”勢力,為其進入權力高層鋪平道路;另一方面,通過大幅推進香港民主進度,提高港人對民主期望,加速香港內部群體的政治意見分化,培植分離勢力,將中英矛盾異化為香港本土與中央政府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