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羊城晚報報導,1月16日,一列滿載五金機械、日用電器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在廣州增城西站編組完畢,在轟鳴的汽笛聲中駛向德國漢堡。在廣東,中歐班列的“鋼鐵駝隊”往來呼嘯,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對外經貿發展蓄力賦能。
省人大代表、廣州海關關長李全持續關注廣東中歐班列發展,深入調研、積極發聲、多方溝通,推動進一步激活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動力。去年,在廣東省商務廳等承辦單位的合力推動下,廣東中歐班列運行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開行國際貨運班列1258列,同比增加30.4%,年開行量首次破千列,班列運行線路超40條,連接歐洲、亞洲2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深入調研找“堵點”
廣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中歐班列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是外貿第一大省,需要推動中歐班列‘通得快’‘走得遠’,辦法來自基層一線,現場工作人員、企業群眾對此最有體會。”李全說,他組織課題組到廣州國際港等班列始發站點,深入口岸、企業開展座談研討,前往滿洲裡等班列主要邊境口岸開展實地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
調研中,李全收集了不少企業群眾關切的“關鍵小事”。如:廣州國際港中歐班列月訂艙需求達到70列,但鐵路部門分配到中鐵廣州局廣東段的中歐班列開行計畫量每月不足80列,配額十分緊張。再如,一些企業反映“鐵路快速通關”模式下,鐵路系統修改運單耗費較長通關時間,鐵路系統與海關鐵路艙單系統之間的數據流轉不穩定,有“卡單”風險,等等。此外,調研發現廣東中歐班列整體布局方面也有待優化。如廣東中歐班列開行總量與外貿第一大省的貿易量還不完全匹配;部分站點配套設施不盡完善等。
李全把這些問題都掛在心上,組織力量研究優化支持措施,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協調推動相關單位解決、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