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清明近,思源黃帝陵
http://www.CRNTT.tw   2023-03-31 12:33:56
 

  黃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有土德之瑞且活動於黃土高原一帶,故號黃帝,被後人尊為五帝之首。在後世的不斷演化傳說中,黃帝集人、神於一體。如在《山海經》等古書中,黃帝食玉膏、種玉榮,淳化鳥獸蟲蛾,可令天女止雨等。軒轅廟中的“黃帝腳印石”延續了此類想象——青石之上,黃帝的腳印長達62厘米,近一般人的三倍大。

  “《史記》載黃帝一生: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郭嬋說,“後人感念黃帝畢生開山辟道,歷經艱辛,雕刻巨型腳印,以示紀念。”

  過了碑亭,便是“人文初祖”大殿,這裡曾是軒轅廟中祭祀黃帝的正殿,正中供奉著軒轅黃帝的全身線性浮雕像。此像以山東武梁祠東漢畫像石為藍本,採用墨玉雕刻而成,高3.9米,重11噸。像中的黃帝步履向東,左手前指,又回首西望,神情專注,衣冠簡朴,仿佛正率領遠古先民“辟地黃河及長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作為“修德化民”使“諸侯歸之”的我國古代部落聯盟首領,黃帝在位期間,制衣冠,造舟車,教蠶桑,吹律定姓,播百穀草木,並任賢為用,“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其史倉頡,又取像鳥跡,始作文字”,與其臣民一起開啟了華夏悠悠五千年之文明史。

  自春秋戰國以降,黃帝因有聖德,使“民安居”,使“萬國和”,逐漸成為“高山仰止”的華夏民族精神文化符號,曹植贊黃帝“氏雲名官,功冠五列”,李白曾幻想“從風縱體登鸞車……侍軒轅”,梁啟超稱黃帝“考文教算明歷元”,“山河錦綉爛其明”,孫中山更以“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語稱讚黃帝之蓋世功勛。

  “後世普遍認為黃帝是有德之人。一是黃帝通過發展生產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家可居,這是有功德;另外他統一部落,草創制度,讓中華民族從蒙昧走向文明,這是彰明德。”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張茂澤說,“黃帝時代,中華文明確實在物質、精神和政治發展上都取得了奠基性的成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