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兩岸關係,王清棟以“下圍棋”做比喻,決定邁出第一步後,還要想到往後的第二步、第三步,而不是落了一子之後,後面的棋路就被對手看穿。朝韓峰會後台灣政府有沒有發表一些比較有建設性的談話,或教育民眾些什麼認知?有哪些實際作法?
針對台韓關係,王清棟說,台灣跟韓國1992年斷交迄今,互動程度遠比不上美日。舉最簡單例子,台灣政治大學1970年代設立韓文學系至2008年高雄大學設置東亞語文學系(韓文組),也不過就三所高等教育大學設有韓文系(另一所是中國文化大學)。嚴格來說,台灣對朝韓關係或朝韓文化、社會、語言、甚至是KPOP的研究人才太少。而且不止韓國,台灣對整個周邊國家區域的人才育成太慢、擴充不足,這些都是問題。
王清棟向中評社表示,反觀韓國政府近年大力發展“韓國學”,只要跟韓國有相關研究,他們都會想辦法編列預算設置“世宗學堂”等讓大眾更瞭解韓國文化。台灣跟韓國每年旅遊往來人次已超過200萬人,還在增加。台灣人每年兩次考韓文語言檢定考試(TOPIK)的人數都已超過一萬人以上,若以全台人口比例計算,這數字已是全球最高。
王清棟認為,如果政府一昧要朝新南向發展,但台灣對於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認識嗎?對當地百姓的價值觀或想法熟悉嗎?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都不清楚,新南向不過是碰軟釘子而已。若當“此路不通”而再走回頭路時,又要耗費多少的時間與資源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