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3月22日電(記者 倪鴻祥)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武裝衝突時,真的需要看的是美國有沒有對台灣做出安全的承諾,但美國到現在也很模糊,原因在於如果對台灣做出承諾,台灣宣布獨立怎麼辦,所以美國不願意這麼做。
嚴震生,美國德州大學歷史系、政治系雙碩士,普渡大學政治系博士,專長比較政治、國際關係、美國政治、美中台關係及非洲政治。曾任政大國關中心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所代所長、美歐研究所所長,現為國關中心研究員。
外界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台灣旅行法》,讓台灣變成美國用來當做抗衡中國的棋子。
嚴震生表示,台灣本來就被美國當做是美中之間的棋子,或被拿來當美中之間較勁的籌碼,有了《台灣旅行法》以後,只是讓美國多了一項有理由的選擇工具,因此真正問題,一是美國到底要不要用?如果用的話會到什麼層級?二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三是如果真的要用,台灣會不會被捲進去?因為被捲進去並沒有什麼好處,大陸的反應又是什麼?
他分析,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武裝衝突時,真的需要看的是美國有沒有對台灣做出安全的承諾,但美國到現在也很模糊。美國模糊的原因,在於美國如果對台灣做出承諾安全保障,台灣宣布獨立怎麼辦?所以美國也不願意這麼做,於是大家永遠在互相猜來猜去,互相猜來猜去的結果,台灣也沒把握,所以如果今天美國把台灣當做一個棋子時,台灣真的是會受到一些傷害。
他告訴中評社,美國當時提出的6項保證,講明不會擔任兩岸之間的調人,但希望看到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這次《台灣旅行法》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美國反對軍事威脅外,還特別提到,如果大陸用經濟制裁台灣,美國也無法接受,因為台灣現在出口有4成是到大陸、港澳地區,若大陸真的經濟制裁,會對台灣造成全面性的傷害,所以美國算是看到台灣危機的“想定”條件,畢竟兩岸經貿這麼密切。
他指出,《台灣旅行法》對美國而言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工具,但要不要用?要不要邀台灣敏感性較高的首長訪美?美國部會以上的首長要不要來台灣?都要看美國,都不是操之在台灣,但這個法案會引發很多想像空間,對岸也會認為在破壞兩岸關係。
他說,其實1994年美國政府進行“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並做出調整,當時已講明美國的閣員,特別是經濟與技術部長的部長是可以來台的,但至今只有環保署長來台,其他的部長都沒來,即便是曾任商務部長的駱家輝,曾任美國能源部長的朱棣文,小布什時代做滿8年勞工部長的趙小蘭,尤其趙小蘭現在是交通運輸部長,這些華人任內都沒到台灣,何況這些都不是敏感的部會,可見也沒看到美國落實的程度,所以未來會一下子跳多高,不無疑問。
他警告,如果台灣據此法案開始動員花錢找美國的遊說團體去遊說美國國會,推動蔡英文總統正式訪美,獲得美國國會正式回應,對美國政府形成壓力,就會進而引發兩岸問題。就像1996年李登輝搞遊說團體讓李去康乃爾大學後釀成台海危機一樣。所以台灣最好保持低調,平常看待,不必膨脹說台美關係有多好?有多大突破。
他表示,如果台灣沒刻意推動遊說,到時候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新館開幕時,只有亞太助理國務卿來台灣,當然不為過,因為這職位不過只是亞太司的司長等級而已,這就不能怪台灣了。
他表示,從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上來看,美國還是把台灣當做中國的一部分,然後維持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成立的AIT也像是民間的來往一樣,但如果是官方色彩很強的人到台灣,當然代表有承認主權的意思,這就真的是破壞一中了。
外界指可能接任總統府秘書長的高雄市長陳菊訪問美國,就是適用《台灣關係法》。嚴震生指出,以美國而言,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4個敏感首長不能到華府,國防部長都還可以到華府的近郊參加會議,而且20多年前台海危機,當時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也有去美國協調,所以陳菊訪美其實沒什麼特別的,不會排除她。除非她要接行政院長,這個意涵就不一樣了。
至於美國的“棄台論”是否死灰復燃?嚴震生說,“棄台論”的聲音一直存在,如果台灣向美國買了足夠的武器,一旦兩岸發生武裝衝突,雖然美國不見得一定會幫台灣,但至少美國有幫台灣的理由,對台的安全承諾也比較高一些,可是如果武器都沒買,“棄台論”的聲音會更強,理由是台灣都不捍衛自己,連國防經費都占不到GDP的3%,憑什麼要把美國捲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