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教育研究所教授湯堯接受中評社訪問,對大陸教育開放的惠台政策提出看法。(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5月13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研究員湯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惠台政策中,對在陸的台灣學者專家開放科研計畫,從自然科擴大到社會科學,對擴大合作研究範疇與貢獻、促進彼此了解都有正面積極意義,不但提供台灣學者專家新的安身立命的機會,也讓台灣高教的優質人力資源有一個可能的出口。
湯堯為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政策與管理碩士、英國伯明翰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專長有教育行政與政策、跨國高等教育研究、亞洲高等教育發展等。歷任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兼任籌畫師資培育中心工作、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台灣首府大學研發長、南科產學協會理事等。
大陸發布系列惠台政策中,包括“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主要內容在於除了現行的大陸國家科技計畫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已經陸續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開放之外,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也開放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範圍涵蓋26個一級學科,教育學等三個單列學科各類項目。
湯堯表示,從目前的信息與狀況來看,有兩個優勢和一個待觀察的變數。兩個優勢分析如下:
第一,大陸經濟崛起,對全球華人產生磁吸效應,除了台灣2300萬人外,東南亞、東盟的華人也有500至600萬人之多。華人的心理、教育、創業行為等,應該跨區整體看待。但這部分,台灣沒有做,港澳也沒談,東盟的華人則被邊緣化,大陸此時做相關的研究計畫的開放,有其價值意義。
湯堯說,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是百年的,有關人才、經濟的議題更是影響深遠;這部分,台灣學術界的素養,許多都有歐美求學、研究的經歷,含金量很高,如果能夠加入、申報到大陸的相關計畫,對於華人區域增加社會科學的長期影響,會有實際的幫助。
第二,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在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見解,且牽涉甚廣,但長期以來並沒有合作的機會,因此對彼此無法了解。如果能夠藉由開放政策,透過彼此的合作,進一步認識其中的差異性,學術界、研究人員必然是樂觀其成。
湯堯指出,大陸快速崛起,人口眾多,各地的差異性大,舉凡心理、政治、教育等各領域,也都有不同的狀況;他認為,台灣可以當成一個模組,研究的結果雖不見得就適用於大陸,但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並可進一步擴散到港、澳、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也有助於向心力的凝聚。
湯堯說,一個待觀察點是,對台灣公私立大學而言,學術自由不致有問題,關鍵在是否有政治色彩的無形薄紗干擾。依蔡政府目前的政策立場,事實上對台灣高校已帶來某種程度的限縮效應,亦即如果扣上了“認同一中”的帽子,這個議題就很可能會停擺了。
他認為,這個潛在的、無形的變數,兩岸都會遇到,台灣有前述的狀況待觀察,大陸也有大陸要面對的問題,並且會在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類項目時,計畫的審核過程也會浮現。
湯堯表示,台灣正面臨少子化,高校的整併、萎縮已經在發生,日本走在前面,文理、社會科學的大學也都相繼關閉、萎縮;台灣高校的文理社科也會先倒,接下來是績效不彰的科技大學。
他告訴中評社,大陸開放台灣研究人員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是一個受到歡迎的胡蘿蔔,台灣學者專家有新了安身立命的選擇機會,也讓台灣高教的優質人力資源可有一個可能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