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當前兩岸經貿合作局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在2017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提出“多搭橋、不築墻,兩岸共創智慧智造新優勢”等三項看法。(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廈門4月13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當前兩岸經貿合作局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在2017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提出“多搭橋、不築墻,兩岸共創智慧智造新優勢”等三項看法。他指出,未來兩岸智能製造合作發展,需要共同創造條件,不僅要鼓勵台商到大陸布局,也應該促進陸企到台灣投資。近年來,台灣一方面積極推動創新產業,提出協助陸資來台投資;另一方面將陸資視為洪水猛獸,錯失發展機會,而這種矛盾心態應該進行改變。李榮民一席話,引得現場熱烈掌聲。
活動論壇由廈門衛視戴小楠主持,與談人包括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羅仁權、中國機電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王正青、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
李榮民表示,當前,工業4.0是全球化浪潮,歐美日走在前頭,韓國提出2020年要打造萬家智慧工廠。2015年以來,大陸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畫;台灣提出生產力4.0產業升級戰略以及與工業4.0相呼應的是智慧機械和亞洲矽谷。
李榮民認為兩岸擁有相同價值,面臨共同挑戰,加強兩岸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業合作,走合作共贏的道路,推動兩岸製造產業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將有助於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提高競爭力,造福兩岸民眾。
李榮民指出,多年來兩岸電子信息和機械製造業合作一直是兩岸產業合作重頭大戲。機電產品貿易一直是兩岸商品貿易中的主體部分,去年就占兩岸貿易總額1796億美元的77%;大陸是台灣機電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大陸的機電產品占台灣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大陸也是台灣高科技企業的投資目的地,台灣代工企業有60至70%的生產是在大陸進行。
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進程的推進,李榮民認為越來越多台灣智慧製造廠家將目光聚集在大陸市場。當中很重要地原因在於“大陸前景市場可期”,當前大陸製造業還處在中低端水平,對半導體設備有很大需求,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其次是與大陸合作條件好,近年來大陸在機器人、3D打印、互聯網、雲計算方面技術進步很快,整合國際市場資源步伐也在加快,特別是大陸鼓勵台商投資的態度並無改變。
李榮民表示,不可否認,台灣在製造業方面有明顯優勢,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已涉足全價值鏈,有較好產業基礎、機床聚落完整,在國際上擁有較強的製造能力,研發能力較強,在美國國家專利局申請的專利數,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而居於第4位;在周邊設備、軟件技術、制程與系統方面具有一定地整合能力,在智能製造領域上積極朝精密微小型產品、客制化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