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郭偉峰:首爾感懷 漢字曾穿透朝鮮民族心靈
http://www.CRNTT.tw   2015-06-05 00:19:00
到處貼上祈福漢字。(中評社記者 郭偉峰攝)
 
  有一座建築的楹聯是這樣的:

  中堂主聯:藏名豈比楊雄宅 去國難同范蠡舟

  左側內聯:青山綠水吾家境 明月清風孰主張

  左側外聯:曉齋卷簾虹照雨 晚涼倚枕樹搖風

  右側內聯:萬事早知齊得失 一生元不負詩書

  右側外聯:黃卷梳風春睡穩 素琴攜月古心長

  這是多麼的古雅,多麼的文采飛揚。可以說,字字有來頭,句句有出處。楊雄應該是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范蠡當然就是春秋末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和經濟學家。中華民族代代敬仰的才子,原來在朝鮮民族中的地位,也是超然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氣息,籠罩了朝鮮民族足足1500年。
  
  我坐在一座宅子的門邊,衹見對面有一副楹聯:“青山有約晚更好,綠樹無言春又歸”。太有意思了。“青山有約晚更好”,這不是套用中國宋代詩人方岳的名句“青山有約不知老”嗎?“綠樹無言春又歸”,這不是融入了中國元代散曲名句“桃李無言春又歸”嗎?由此可以知道,當年的朝鮮半島,到處都是精通中華文化的讀書人。

  我突然感受到,早年的朝鮮民族,是有漢字崇拜的。漢字曾經穿透他們的心靈,浸潤他們的軀體,連結他們的幸福,護衛他們的人生。有了漢字,就有了知識,就有了依靠,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品味。漢字,也曾經是朝鮮民族的魂魄啊。

  這個刹那,我的面前走過幾個當地的韓國青年,他們指著中文楹聯在搖頭,不知說些什麼,從表情來看,當然是不明白其中含義的。現在大多數韓國青年,對於他們祖先曾經賴以生存發展的漢字,已經無法認讀了。完全廢棄漢字,也就切割了自己的千年歷史,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