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業改良場副場長兼發言人邱垂豐。(中評社 黃文傑攝) |
|
新種植的茶樹,工作人員正在除草。(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桃園3月3日電(記者 黃文傑)過去陸客來台最愛伴手禮就是台灣高山茶,因為兩岸關係與疫情影響,確實影響台灣茶的銷售,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副場長兼發言人邱垂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大陸市場還是買得到精品台灣茶,不過進口關稅及供需關係,在大陸買台灣茶相對會變更貴,只有在台灣,萬物都漲,只有茶葉價錢不會(能)漲。
邱垂豐,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分場長,茶改場研究員兼茶作技術課長、茶業改良場秘書及副場長,魚池分場是台灣大葉種紅茶之研究中心,也就是遠近馳名的日月潭紅茶生產重鎮,2002年到2007在魚池分場,把日月潭紅茶成功推廣。
對於台灣茶葉的發展與推廣,邱垂豐知道完整的歷史脈絡,他提到,80年代阿里山茶,一斤就2000元,現在還是一斤2000元,但是採茶工資、製茶瓦斯電費,為何價格不能上漲?因為茶葉不是民生必需品,“茶不喝不會死,但是飯不吃會死”,這也是茶農相當辛苦的一面。
過去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大陸陸客來台,成功炒熱台灣茶行情,邱垂豐分析,陸客一團接著一團,到阿里山、遊日月潭,怎樣證明去過台灣景點?當然伴手禮就是當地台灣知名茶葉,當時確實有市場調查,平均一人帶一台斤茶葉,日月潭阿里山沿路都是茶行,專門賣給陸客團,現在陸客不來,幾乎倒光光。
邱垂豐說,現在台灣人要喝阿里山茶,當然不會跑去阿里山買茶,一定會找茶商直接買,陸客不來,過去還可以透過小三通,往返兩岸帶茶葉禮盒,現在小三通也停止,如果寄茶葉到大陸會視同進口商品,沒有ECFA優惠,同樣會被課稅,在大陸買台灣茶相對成本變高,但是台商還是有管道會進口台灣高山精品茶。
被問到,過去陸客大量買台灣茶,台灣一年生產1萬4千多噸茶葉,每人茶葉年消耗量約1.62公斤,需求多於供給,當然本地茶葉數量不夠,會看到茶商從東南亞等地進口茶葉,跟台灣本地茶葉混合再賣出,自然引發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