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蒙志成:TIFA復談 美中貿易戰的台灣特色
http://www.CRNTT.tw   2021-07-01 00:37:07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高雄7月1日電(記者 高易伸)中斷5年的“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30日復談,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此次復談內容跟過去幾次著重在農產品市場開放不同。這次多了高科技、資通訊、疫苗醫材等項目,而這些正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冒出來的“台灣優勢與特色”,以及因應美中對抗下,台美雙方在戰略佈局上,彼此合作扮演之角色。

  蒙志成表示,歷經美中貿易戰後,美國已注意到台灣當前優勢。TIFA除貿易之外,最重要的還有投資。至於是美國投資台灣,或者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投資美國,這兩者都是有可能的。

  蒙志成,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學術專長包括政治心理學、政治學方法論、兩岸關係、民意研究。現為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第11次台美TIFA談判跟過去幾次有何不同?時間點上又有什麼意義?

  蒙志成表示,上次台美TIFA談判是在2016年10月,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沒上任,這代表在特朗普任內,台美之間並未進行任何一次TIFA談判;若從大環境出發,特朗普任內對於任何自由貿易協定是排斥的。台美為何時隔5年再次復談?主要跟美國領導人對於雙邊貿易或自由貿易概念想法有關。因此台美TIFA此時重談,至少有兩個理由。

  蒙志成說,首先是“環境與架構”問題。民主黨拜登上台後,希望美國重返世界舞台,強化多邊貿易連結,因此高喊“美國回來了”。當中也包含重返亞洲的“印太戰略”。拜登用自由貿易、環保人權、經貿合作等議題,形塑美國對外策略,這手段不單單針對台灣,而是放諸世界皆準。

  蒙志成表示,美中對抗下“台美外交關係”實質上升是明顯的,但台美之間並無國際法上的“建交關係”。因此,上至台灣決策高層、下至庶民基層都會問“美國對台灣好”到底有沒有實質效益?這種“呼喚”其實是普遍存於台灣的。在此氛圍下,拜登透過經貿合作重返亞太地區,並建構美國對區域政治的影響,這點也是清楚的。

  其次“對台灣而言”,蒙志成認為,蔡英文總統從2016年上台後便希望透過此方式跟美國拉近互動。如今蔡已邁入第二任期,不管有無爆發疫情,這些事情蔡英文總統“本來都要去做”,因此蔡英文總統派蕭美琴駐美,也是希望在任內能夠簽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

  另外,蒙志成補充道,828台灣要舉行公投,其中一項就跟進口含萊劑美豬有關。蔡英文總統在開放萊豬前一直定調是為爭取台美經濟自由貿易。大家會問台灣吃了美國豬肉後,台美是否真能簽訂些什麼實質的貿易內容嗎?因此,美台之間復談TIFA自然是要做的。

  蒙志成強調,TIFA不是真正的FTA(自由貿易協定)或BTA(雙邊貿易協定),但對民眾而言會產生台美關係“往前推動”的印象。雖然TIFA離FTA還很遠,但至少凸顯出台美能朝友好的方向前進。

  怎看此次談判內容?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