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楊書成。(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3月19日電(記者 蔣繼平)半導體變成全球產業的戰略焦點,台積電先後赴美設廠、日本合作,似乎變成各國爭搶的目標。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楊書成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台積電面臨資源、人力、技術等困境,只能向外求援,與日本合作研發就是確保掌握先進製程,赴美設廠雖明顯政治目的大於產業意義,但可藉此減少資源負擔,綜觀都是很務實的戰略布局,也是為了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楊書成,1974年,高雄人,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博士。現任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兼任社會網路創新中心主任。過去長期擔任EMBA執行長及主任,亦擔任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及顧問,參與企業策略擬定過程,經常前往中國大陸、越南、泰國等地,熟悉區域經濟及全球產業布局觀察。
在台灣被視為“護國神山”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在中美科技戰下的表現受到全球矚目。不過台灣今年也面臨56年來最嚴重乾旱,恐怕影響科技業產能,受到外媒的注意。除了近期缺水問題,譬如人才流失、產業外移(赴美設廠),也受到討論。
台積電赴美設廠計畫已獲投審會核准,預計今年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動工興建一座5奈米12吋晶圓廠,2024年開始量產。另外,台積電2月9日宣布於日本設立研發中心,主要目的為研究3次元IC(3D IC)的材料及相關工程。
有關缺水的問題,楊書成指出,缺水不一定會每年發生,但這反映出一個現實問題,台積電耗創造GDP佔整體6到7%,但耗用的資源明顯高於這個比例,需要省思。因此若要繼續發展,耗用資源的問題就得解決,那到美國設廠,開始量產時5奈米已是上世代,先進製程仍會留在台灣,一部分也可解決耗用能源比例。
至於人才的問題,楊書成指出,人才全球移動本來就是世界趨勢,與能否拿到夠高的價值和薪水有關。台積電最近也在與日本合作,為什麼要去找日本,因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有壓力,日本有這方面的高端人才,雖然日本產業走下坡,但不代表日本產業技術不好,只是因為受到全球競爭力的影響。
楊書成表示,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又和日本合作研發中心,代表台積電在做一種布局,放到美國的未來量產並非先進製程,代表把上一個世代製程的產品往外放;會選擇與日本合作,就是要把先進製程留在台灣,掌握在自己手裡,綜觀起來是一件好事,不用太緊張。
楊書成認為,台灣人的思維比較從“製造”來看,國際大品牌則是用全球布局來思考,其實大家並不會因為東西在哪生產而懷疑品牌價值,只是台灣習慣以製造為導向,工廠和公司在哪、價值就在哪,這要打破舊思維。台積電價值是在“最先進製程”,因此次要製造放其他地方、找人合作掌握關鍵技術,都可能發生。
楊書成分析,人才出走是擋不住的,企業只能尋求外援,所以台積電才會跑去日本研發中心,日本產業雖衰退,但高階人才還在,各界都在覬覦,因此這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台積電更可把技術留在自己手上,同時也在學日本的技術與研發能量。但輸出美國,人才方面得不到好處,不過製造能源損耗可以分擔給美國。
楊書成提到,台積電赴美設廠並非表面這麼簡單,國內外專家紛紛探討供應鏈怎麼建構,大家看的重點是這個,上下游產業鏈如何一起過去?沒有足夠供應商,能否可以找到替代?否則關鍵好處只剩離台積電60%業績的北美的客戶很近而已。產業鏈沒過去,赴美設廠就是政治目的遠大於產業實質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