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智盛。(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3月6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祕書長王智盛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以汪洋跟李克強兩人談話來看,透露中國大陸對於統一的急迫心態,或許沒有具體統一時間表,但展現出對於統一時間的壓縮。大陸會拋出對統一的壓力,讓台灣明確感受到。他也說,“和統”成為中國大陸的主旋律,只是路徑跟方法與過去不一樣。
王智盛現為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移民政策與法規、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國際關係與安全研究等。
大陸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四次會議4日下午在北京開幕,汪洋提出工作報告。談及今年對台工作,僅簡單提及“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等開展調研協商”,被視為是冷處理台灣問題。
王智盛說,汪洋一方面是政協工作,也代表工作會議上講話,角色雙重,對台的東西相對而言簡單,雖然只講到兩岸經濟交流協商,但實質性的東西蠻多,不只是促進兩岸經貿,過去很少使用調研、協商的字眼,這是要進一步去了解的部分。沒有在政治上多提,去年也沒有講政治原則,但是會在其他活動點出,對台工作轉變的更全面性、廣泛。
王智盛說,但李克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兩岸鋪陳較多,除了政治原則宣示,李克強講話強調深化兩岸對台工作的多元,涉台報告也比去年多更多,除了既有的政治宣示,也把台灣納入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一環,提及對台融合發展的具體願景。
王智盛對中評社表示,總結汪洋跟李克強的談話,前瞻性強調祖國統一的路徑。大陸在去年12月壓抑武統的作法,在今年兩會上會更凸顯,“和統成為中國大陸的主旋律”只是路徑跟方法跟過去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融合發展被強調出來,也夾雜著北京在疫情過後的調整,設法讓已經在大陸台灣人或是想去大陸的台灣人,能夠參與融合到中國大陸的發展中。
他強調,看得出來大陸把所謂的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寄希望在中國本身強大發展之上,而非寄希望在於台灣政治的轉變,顯示中國單方面、自制性的方向,強硬性“和統”意味升高。大陸過去還寄望台灣改變,但是中國大陸現在已經不寄望台灣內部政治,在“和統”上面多了單面性跟強制性,是強硬和統的展現,這也透露中國對於兩岸統一的急迫心態,或許沒有具體統一時間表,但是會展現出對於統一時間的壓縮,會拋出統一的壓力,讓台灣明確感受到。
至於蔡英文總統之前國安團隊調整,王智盛認為,蔡英文總統兩岸人事調整跟拜登上台沒有直接關係,希望藉由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的過去經驗跟折衝展現,對於兩岸對話帶來新氣象。他也說,蔡英文總統講“有意義的對話”其實從去年520、雙十演說,到今年元但、春節談話已經講了4次。蔡英文總統從川普時代到拜登時代一直都有此呼籲,這是蔡政府一直延續這樣的政策前進。
|